這幾個“億”想不到:上海“綠波”揚起科創浪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30 11:12:11
來源:新華網

這幾個“億”想不到:上海“綠波”揚起科創浪花

字體: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丁汀、周心怡)當全球産業競爭來到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字路口,一座城市應如何錨定自己的航向?上海,正以能源革命驅動産業革命,打造立足本土、面向未來的千億級産業集群。

  一邊是閔行的車間裏,為捕獲“風”、駕馭“光”而打造的巨型裝備靜默運轉;一邊是嘉定的街頭,依靠清潔電能和尖端算法自如穿梭的智能網聯車流。這“動”與“靜”的呼應,傳統工業區與未來智慧城的交融,共同勾勒出申城在能源革命浪潮下最前瞻的産業圖景。

  作為上海近代工業“四大金剛”的誕生地,閔行區如今已成為先進能源裝備的産業高地。2024年,閔行區生産總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其中先進能源裝備産業規模約佔全市三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産業集聚區。其先進能源裝備及綠色低碳産業是上海首批“市區協同”打造的千億級産業集群,現已成為閔行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

“大零號灣”科創大廈。新華社發

  在閔行區“大零號灣”,這個以“科技創新策源”定位的功能區內,每天幾乎都在上演着“從0到1”的能源創新突破。位於園區內的上海尚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所研發的新型光伏建材突破了以往“美觀與效率不可兼得”的行業難題。

  “過去在學校的實驗室裏,我們的研究成果還只是燒杯中初具形態的材料;而如今,團隊已經能量産2米×1米的特色光伏建材,實現了從實驗室樣品到工程化産品的跨越。”上海尚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馬濤感慨道。

  創新要素仍在加速聚集。日前,上海先進能源裝備産業集聚區在閔行區正式揭牌。根據規劃,閔行區將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力爭2025年産業營收達到1000億元,2030年突破1500億元。依託“一核一帶”布局,“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與江川路沿線工業基地將形成閉環産業鏈。

  數十公里外的嘉定安亭,上汽奧迪智造基地的機械臂正精準抓取電池組件,每6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産線。這座見證産業躍遷的智造基地,本身就是技術突破的典型例證。

上汽奧迪智造基地的數字化車間。新華社發

  2025年8月,佔地面積達26萬平方米、規劃年産能36萬輛的基地正式落成,其背後是一系列硬核技術的支撐。“核心部件100%自動化裝配、關鍵崗位100%精準檢測、自動涂膠點位100%視覺檢測。”基地廠長徐治勤介紹,通過AI視覺檢測、數字孿生、激光測量等前沿技術賦能,衝壓、車身、油漆、總裝四大車間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率,全流程數據100%可溯源。

  汽車,是嘉定刻入基因的城市名片,更是其錨定未來的核心賽道。隨着全球汽車産業變革浪潮加速,嘉定自“十四五”以來便聚焦“新汽車”生態構建,全力推進世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地建設。産業成長的勢能清晰可見:汽車“新四化”總産出從2020年的943億元,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2672億元,以強勁勢頭印證着轉型成效。

  7月18日,“上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聚區”在嘉定揭牌。根據《協同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聚區行動方案(2025—2030年)》,到2030年,嘉定區汽車産業規模要突破3500億元,汽車産業鏈相關企業突破1000家。

一輛智能網聯汽車在上海市嘉定區的道路上行駛。新華社發

  上海正通過市區協同、鏈主帶動,構建起完整的産業生態。2024年,上海能源裝備産值超1900億元,佔高端裝備産業規模近1/3,在核電、重型燃機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關鍵技術突破。

  先進能源裝備及綠色低碳産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産業這兩大集群的崛起,正是上海能源裝備産業蓬勃發展與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的縮影,它們共同構築起“創新策源—成果轉化—規模生産—綠色供應”的綠色能源閉環,為這座城市向新發展、向高攀登注入可持續的綠色動能。

【糾錯】 【責任編輯:陳延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