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鮮報丨世界城市日!人民城市有“顏”有“料”-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9 21:17:17
來源:新華網

新華鮮報丨世界城市日!人民城市有“顏”有“料”

字體:

  新華社重慶10月29日電 題:世界城市日!人民城市有“顏”有“料”

  新華社記者李曉婷、吳夢桐、鄭世昌

  城市建設中,“人的需求”始終是出發點。

  10月27日至29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重慶舉辦。這一盛會首次落地中國西部內陸城市,為回望中國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實踐、展望城市可持續發展未來打開一扇窗口。

  10月28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重慶開幕。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本次世界城市日活動發布中國城市建設典型案例,一個個城市鏡頭串珠成鏈,一幅人民城市新圖景正徐徐繪就。

  ——人民城市有“顏”!

  從“一步一景”的城市步道,到修舊如舊的歷史街區,煙火與詩意共繪人民城市的宜居畫卷。

  成都蜿蜒的天府綠道如碧色絲線,人們穿梭於油菜花海與竹林幽徑之間,享受最普惠的綠色福祉;濟南“點亮”一城山色,一個個山體公園拓展綠色空間,人們在登山健步中品味“慢生活”;重慶輕軌穿樓而過,索道橫越江河,勾勒出獨特的城市天際線……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城市千姿百態、各美其美。

  “山水不是屏障,而是城市的客廳。”聯合國人居署亞太區域辦事處區域主任石垣和子漫步重慶渝中半島,對自然景觀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景象讚嘆不已。

  居住環境的蝶變更為直觀。

  廣州黃石花園小區“灰頭土臉”的空置房變身時尚青年公寓;重慶江北塔坪片區老舊小區建成20余處“一米”樂園、口袋公園、約1公里長的青年時尚文創街,成為“打卡點”……

  據了解,2019年至2024年,全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4800萬戶、超過1.2億人。在越來越多的城市,“推窗見綠、開門見景、出門入園”成為群眾日常。

  10月28日,工作人員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主題展覽區介紹智能塔機操控系統。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人民城市有“料”!

  城市就像一個人一樣,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城市治理必須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如何讓群眾在城市中生活更舒適?答案體現在城市規劃建設的每一個細節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53.1%上升到2024年的67%,城鎮人口增加到9.4億人。伴隨着新型城鎮化水平和城市發展能級大幅提升,城市治理難度加大。

  近年來,北京深化“接訴即辦”改革,重慶開啟家門口的“議事會”,上海普陀開展“蘇河議事廳”大討論……從社區改造到公共服務,從産業規劃到城市更新,一條條群眾建議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下好繡花功夫,城市管網通暢了、市政綠化規整了、“急難愁盼”解決了。

  重慶推動以長江、嘉陵江“兩江四岸”為主軸的城市更新,彰顯山水之城的獨特魅力。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人民城市向未來!

  你是否設想過城市未來的樣子?

  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中,上千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共商城市可持續發展。

  “智能技術賦能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在主旨演講中説,未來的智慧城市要讓技術真正回歸人本導向,服務於人、賦能於人、最終成就於人。

  關於智慧城市的想象正在變為現實。在浙江杭州,市民可以在專注精神衞生領域的專家智能體“杭好夢”上問診,未來人人都可配備“私人醫生”;在重慶高新區,24小時工作的AI網格員“小西”上線,除了秒答諮詢,還能自動抓取居民訴求,智能識別“噪音擾民”“垃圾清運”等問題……以人工智能為底座的“城市大腦”正不斷迭代。

  有“顏”有“料”,智“繪”未來。本次大會發布《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重慶倡議》,推介2025版《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向世界提供現代化人民城市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建設美好城市是世界各國的共同願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説,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探討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踐經驗和創新舉措,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策劃:陳芳

  記者:李曉婷、吳夢桐、鄭世昌

  統籌:柳昌林、郭寶江、楊洋

  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劉子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