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血脈”是如何覺醒的-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9 09:52:10
來源:北京日報

“國風血脈”是如何覺醒的

字體:

近日,一場“華夏衣粧”全民漢服大賽在什剎海荷花市場拉開帷幕。着漢服、行古禮、答典故,本就熱鬧的好夢江南碼頭成了別具魅力的古風秀場。

  衣裙輕舞,環佩叮噹,花鈿灼灼……在北京各大景點的紅墻黃瓦下、皇家園林間,關於漢服的體驗活動還有不少。古風粧造備受市民游客的喜愛,不僅是因為養眼,更因其承載了獨特的東方美學。“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布料紋樣上看日月星辰、山川風物的精巧化用,不同配飾裏有餘韻悠長的傳説禮俗,再配上不同景區的古典建築,讓人瞬間有穿越千年之感。

  古風新韻,國潮奔涌,漢服熱背後是傳統文化的復興。這些年,傳統文化更多從古籍陳列中走進日常生活,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從絲竹管弦、筆墨紙硯,到詩詞歌賦、禮儀習俗,這些本土文化愈發成為時尚潮流。正如網友調侃,每一個中國人,總會在某一時刻意識到自己的“國風血脈”覺醒。值得關注的是,如今人們已不滿足於網上刷刷、拍照打卡,更希望以器物、服飾等為切口,獲得沉浸式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古跡景區作為今人凝望歷史的現實駐點,更能滿足這種新的情懷需求。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北京是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中心,既有歷史格調之厚重,也有國際都市之新潮,能挖掘的文化資源還有很多。特別是着眼於今日消費規模穩步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需求日益多元的趨勢,更需要做足傳統文化消費這篇大文章。不一定都要圍着漢服、簪花打轉,重要的是結合不同景區、場館的特色來推陳出新。比如,在京韻園能聽到原汁原味的京劇,還能畫臉譜、着戲服親自來段“生旦凈末”;舉辦茶香文化節,在茶道故事中展現花燈紙鳶、瓷器竹編的精巧工藝;還有各類博物館推出沉浸式演出、實景舞&劇,觀眾直接參與劇情對話歷史……尋找傳統與當下的結合點,搭建新的文化消費場景,定會帶給大家更加“別開生面”的文化新體驗。

  山川河湖都有傳説,亭&樓閣皆是故事。用好空間資源,展現文化之美,讓市民游客在旅行中獲得知識和情感的滿足,古都的面貌也會更加生動、更有味道。(關末)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