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地手記丨大馬士革玫瑰何時再盛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8 16:40:31
來源:新華網

中東戰地手記丨大馬士革玫瑰何時再盛放

字體:

  新華社大馬士革6月18日電 中東戰地手記|大馬士革玫瑰何時再盛放

  新華社記者冀澤

  5月2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穆罕默德·阿巴斯採摘大馬士革玫瑰。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裏攝)

  “我來到你身邊,講述大馬士革玫瑰的故事,它蘊藏了所有芳馥的過往。”

  敘利亞近代詩人尼扎爾·卡巴尼曾用深情的筆觸如此表達對大馬士革玫瑰的鍾情。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也秉着對大馬士革玫瑰的喜愛將其寫入劇作《第十二夜》中。

  “在我眼中,大馬士革玫瑰象徵敘利亞民族與文化的傳承,即便飽經風霜與戰火。”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種植玫瑰的穆罕默德·阿巴斯告訴記者。

  5月2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一名兒童採摘大馬士革玫瑰。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裏攝)

  大馬士革玫瑰在阿語中名為“沙姆玫瑰”,是世界上最古老和珍貴的玫瑰品種之一,由其提取的精油堪稱“液態黃金”。

  馬拉哈鎮是大馬士革玫瑰的故鄉,這裡的農戶世世代代照料着這片孕育芳香的土壤。2019年,當地的大馬士革玫瑰相關習俗和手工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我也是在這個年紀開始到田裏幫家人幹活。”62歲的阿巴斯指着身旁幾名嬉笑着採摘玫瑰花的兒童説。

  5月2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兒童們採摘大馬士革玫瑰。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裏攝)

  當下正值馬拉哈鎮玫瑰採摘季。隨風搖曳的玫紅色花朵連片裝點着花田,在蒼黃的沙土上綻放出靚麗生機。置身花田中,香氣盈鼻,馥鬱圍繞間又聞蜂鳴陣陣。

  “只有在這片土地上,我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阿巴斯説。他幾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着自己的花田,但戰亂差點將他的心血葬送。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馬拉哈鎮被武裝組織控制長達兩年,阿巴斯的玫瑰花田損毀嚴重,幾近荒廢。雖然家園收復後,阿巴斯傾注了全部心血搶救他的花田,但現在他的玫瑰花田面積仍不到戰亂前的一半。

  更讓阿巴斯難過的是,在美國長期嚴酷制裁下,不僅化肥難以獲得足夠供應,甚至澆灌用水都是在一個慈善組織幫助下打出一口水井後才勉強維持供應。

  這是5月2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拍攝的大馬士革玫瑰。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裏攝)

  敘內戰爆發後,美國很快與巴沙爾政府斷絕關係。2019年,美國又推出所謂“凱撒法案”,加強對敘經濟封鎖。如今,敘農業、工業、商業、旅游業等支柱産業在戰火和制裁中均遭受重創,大馬士革玫瑰産業同樣如此。

  阿巴斯回憶道,敘利亞內戰前很多外國客商向他訂購大馬士革玫瑰製品,甚至進口玫瑰種子,但在美國制裁之下,目前已沒有外商問津。現在他生産的玫瑰製品主要面向本地市場,包括玫瑰純露、果醬、糖漿和面霜等産品。

  “照料大馬士革玫瑰很不易。這種玫瑰受氣候條件影響大,且每年只開花一次,采收窗口非常短,而生産消耗的原料量又很大。一般提煉1升玫瑰純露需消耗1公斤的玫瑰花瓣和2升的水,經蒸餾和冷凝而成。但現在本地市場需求小,産品也賣不到好價格。”阿巴斯説。

  這是5月28日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農村省馬拉哈鎮拍攝的大馬士革玫瑰製品。新華社發(蒙塞夫·梅馬裏攝)

  另外一家生産玫瑰製品的敘利亞公司負責人魯拉·阿迪卜告訴記者,內戰前,敘每年平均接待約1100萬外國游客,她公司的産品在主要旅游景點售賣,也在當地藥房作為芳香療法藥物出售,甚至還打入歐洲市場,“當時只擔心産量不夠”。但她的生意在戰亂中受到重創,來自海外的訂單和外國游客都隨之消失,生産活動一度被迫中斷,如今仍在艱難恢復中。

  一睹久負盛名的大馬士革玫瑰是記者到敘工作後的期待之一,但直到今年五六月採摘季,都沒有在首都大馬士革尋到它的“芳容”,也鮮見經營相關玫瑰製品的店舖。冠以城之名的花,卻在戰火與制裁的打擊下蜷縮在邊緣開放,令人深感痛惜。

  不過,阿巴斯相信,千百年來大馬士革玫瑰無懼風雨,一直生長於斯,當前的苦難總有終時,大馬士革玫瑰一定會“再度盛放”。

【糾錯】 【責任編輯: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