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作業不該是家長“比武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2 09:36:19
來源:南方日報

親子作業不該是家長“比武擂&”

字體:

親子作業變成家長“親自”作業,甚至成為家長之間的PK擂&——近日,杭州市臨平區教育局在答覆人大代表《關於減輕低年齡段家庭教育壓力的意見建議》時&&,教育局會對各幼兒園進行強調,讓親子作業的量更合理化,親子作業的要求和目的更清晰化。

  讓幼兒園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一本自製圖書,要求圖文並茂;讓二年級孩子在蛋殼上繪畫;讓三年級孩子做PPT……近年來,一些奇葩親子作業頻頻引發家長吐槽。孩子完不成的,有的家長硬着頭皮代勞包辦,有的家長則選擇了“外包”,甚至部分主打“手工作業代做”的網店銷量已經超過20萬單。更進一步,完成任務是“及格線”,而盡可能做到別出心裁才是“加分項”,原因在於“評比作業時不想讓孩子失望,不想讓孩子受到無端的指責,僅此而已。”

  對於脫離實際、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的親子作業,不宜單方面指責家長越俎代庖,或是出於攀比心理“卷”。相反,教師在作業佈置環節應更加考慮到作業難度、可行性,在作業評價環節應扭轉重結果、輕過程傾向,在作業展示環節也要避免讓沒有被評優的孩子感覺“受傷”,最大程度減少“成人視角”的功利性評比,避免親子作業變成家長之間的PK擂&。

  快節奏時代,由於家長們忙於工作,導致孩子們經常沉浸在各類電子産品塑造的虛擬世界中。所謂親子作業,就是想通過親子手工製作為家長和孩子提供一個共同參與的機會,讓雙方有共同的話題,增進彼此感情。親子作業的功能之一就是避免家長成為“甩手掌櫃”,完全不“麻煩”家長是不可能的。再説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突破學校教育的界限,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更符合其學習與發展規律。故而,也不宜一棒子打死所有親子作業。

  有的作業並不“奇葩”,也不涉及評比與展示,只是部分家長從成人眼光出發,過於追求作品精美,造成過重負擔。比如,給一年級小朋友佈置手抄報的親子作業,“初衷只是要學生涂塗鴉、寫寫拼音就行,篇幅大小也沒要求”,結果“交上來的作業簡直就是專業報紙的水平”。待這部分家長學會欣賞童趣的美,能夠看到稚拙作品中的童真,多一些耐心的引導,也就能避免給自己“加戲”。

  正如專家所説,孩子作業應在“最近發展區”,即“兒童獨立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水平與成人指導幫助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協助下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通俗點説,佈置的作業應該是孩子踮踮腳、努努力就能完成的,但不宜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適當的挑戰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其積極性和能動性,實現高效發展。若是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加強家校溝通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提升育人效果。

  “親子作業是鍛煉孩子還是折騰家長”的話題討論了很多年,在“雙減”走向深入、手工類作業佔比攀升的大背景下,類似的爭議有增多之勢。對此,既要警惕“取消親子作業”的聲音,也要不斷改進親子作業不足之處,家校攜手,發揮親子作業最大效能。(維辰)

【糾錯】 【責任編輯:王志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