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糧倉|育種:種業大省攥牢農業“芯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1 15:50:52
來源:新華網

中部糧倉|育種:種業大省攥牢農業“芯片”

字體: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作為種業大省,近年來湖南加強良種技術攻關,積極培育穩産高産的優良作物種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在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重點實驗室內,副教授黃成正在指導學生認真操作實驗器皿,對玉米植株葉片進行基因型鑒定,在眾多玉米樣本中,可以準確、快速地選擇具有優質性狀的樣本,為下一步田間育種試驗奠定基礎。

  作為作物遺傳育種的專家,黃成近年來帶領學生從事玉米、大豆野生種質資源優良等位基因的發掘與利用,已經有一個玉米新品種得到了商業化推廣應用。

  黃成告訴記者,“傳統玉米育種培育周期長、成本高、表型鑒定困難。利用與目標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採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玉米育種的精度、表型鑒定的準確度。”

  在湖南長沙的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分子育種實驗室研究員李樂正在把脫殼的水稻種子放進樣品盤裏,隨後將樣品放置在全自動移液工作站上,進行樣品DNA的提取。

  李樂提取的樣品是一份田間試驗的低鎘水稻種子,利用專門的低鎘基因探針進行快速檢測,可以清楚看到這批種子的基因具備低鎘特性,符合生産需求,農民能夠放心使用。

  “分子育種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技術工具,去支撐我們整個的種業育種。對於常規育種來説的話,它肯定是更加精準,更加準確。”李樂説,“我們打造的是一個高通量的技術&&,能夠讓很多種業公司、很多的科研院所都能夠用得上、用得起,並且能夠得到高質量、準確的基因型檢測結果,去支持他們的科研端、育種端和産業端共同快速發展。”

  作為種業大省,湖南充分發揮種業科研優勢。根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統計,截至2023年底,湖南擁有8位農業領域院士、3900多名種業科研人員,累計創建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國家育種中心或改良中心,雜交水稻供種量和辣椒供種量分別佔全國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記者:程濟安 周勉 胡函博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