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州大學 李長吉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洪流中,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使命在於鍛造具有獨立科研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高層次人才。劉六生教授領銜團隊積十七年研究生教學之功、融深厚科研實踐之力,2023年於科學出版社推出的學術力作《教育研究與設計——實證研究方法實務》,正是回應這一時代命題的匠心之作。這部脫胎於省級研究生優質課程建設的著作,以其系統性、前沿性與實踐性的鮮明特質,為我國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與方法論指引。
一、扎根教學實踐,構建系統化的科研能力培養體系
本書非空中樓閣,其根基深植於劉六生教授長期耕耘《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豐富教學經驗,以及主持2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與8項省級課題的紮實研究實踐。這種“教學-科研”的深度互哺,使得著作超越了傳統教材的知識羅列,構建了一個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的科研能力培養體系。
思維邏輯先行。著作開宗明義強調“教育科研思維的邏輯性”,將方法論層面的深刻理解置於首位。它引導研究生超越具體技術操作的局限,從認識論高度把握實證研究的精髓,理解“為何研究”比“如何研究”更為根本。這種對研究思維邏輯性的淬煉,是孕育創新火種的關鍵土壤。
“方法論-應用”雙軌並重。著作精妙地將方法論指導與實際應用操作緊密結合。在清晰闡釋量化與質性研究設計原理、抽樣邏輯、測量操作化、數據分析技術等核心環節的同時,尤為強調引導研究生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釋或解決問題”的完整研究鏈條進行實操訓練。精心設計的課後微型研究項目,為研究生提供了“做中學”的寶貴&&,促使知識內化、能力提升與反思意識養成,最終指向“教育研究水平三重境界”這一科研能力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這種設計契合研究生能力成長的認知規律,有效彌合了理論知識與科研實踐之間的鴻溝。
二、內容結構完整,彰顯實證研究方法的科學性與前沿性
本書內容架構宏大而縝密,分為“教育研究導論”、“教育量化研究”與“教育質性研究”三大模塊,共計十九章,覆蓋了教育實證研究從入門到精進的全過程。
導論奠基。第一模塊“教育研究導論”從認識教育科研本質出發,系統闡述如何敏銳把握真問題、規範申報課題、嚴謹開展研究、合理運用基本方法直至有效呈現科研成果。這六個環節環環相扣,為研究生步入科研殿堂鋪設了堅實的認知基礎與規範意識。
量化研究精解。第二模塊“教育量化研究”深入剖析了實驗設計、問卷調查等主要量化範式,清晰拆解了研究內容設計、程序執行、概念操作化與測量、科學抽樣、數據分析(涵蓋描述統計、推論統計基礎)等關鍵技術與步驟,並貼心地介紹了重要的教育研究數據庫資源。內容嚴謹規範,體現了實證研究的科學精神,為研究生從事基於數據的教育規律探索提供了可靠工具包。
質性研究深探。第三模塊“教育質性研究”不僅系統概述了扎根理論、行動研究等主流質性研究方法,更細緻展現了從數據收集(觀察、訪談等)到數據分析(編碼、主題提煉等)的全過程,並專門探討了質性研究中至關重要的倫理道德、信效度保障以及研究報告撰寫規範。該模塊內容充實,反映了當前教育質性研究的前沿進展與實踐智慧,有效彌補了同類教材中質性研究部分常顯薄弱的不足。
由此,三大模塊層次遞進、內容互補,共同構成了一個理解全面、操作性強、緊貼學術前沿的教育實證研究方法知識體系,充分體現了著作編撰者對“教育科研的前沿性和層次性”的深刻把握。
三、源於深厚積累,服務學者成長,貢獻學術新知
本書的誕生並非偶然,它深深植根於團隊深厚的科研積澱。作為階段性成果之一的《省域高等教育結構合理性評價研究》榮膺教育部第六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正是團隊科研實力與本書方法論指導有效性的有力佐證。可以説,《教育研究與設計——實證研究方法實務》是劉六生團隊長期深耕教育科研沃土、精研方法與方法論後結出的綜合性學術碩果。
其價值不僅體現在作為優質教程服務於“教育類專業及相關專業本碩博同學”的系統方法學習上,更體現在:
賦能中青年社科研究者:本書結構清晰、闡釋透徹、案例詳實,為中青年學者快速掌握規範、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升研究設計嚴謹性與成果質量提供了高效指引,助力其學術成長與創新突破。
啟迪學術元研究:本書對方法本身的系統梳理、比較與反思,以及對研究倫理、信效度等深層問題的探討,為專業研究人員進行關於“研究之研究”的元思考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坐標,有助於推動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深化與發展。
契合高校發展需求:新時代,各級各類高校奮力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強化有組織科研的背景下,本書對系統提升研究生及中青年學者的實證研究能力,産出更多立足區域實踐、服務地方乃至國家戰略需求的紮實科研成果,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與繁榮注入方法論動力。
總之,《教育研究與設計——實證研究方法實務》是一部融學術性、系統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優秀學術成果。它根植中國教育研究實踐,着眼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以清晰的結構、前沿的內容和強調實操的理念,為研究生及中青年學者鋪設了一條從掌握規範研究方法到孕育獨立科研創新能力的堅實路徑。其出版不僅是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建設的重要貢獻,更是提升我國研究生教育質量、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事業的有力工具。相信此書的廣泛傳播與應用,必將對我國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可為師範院校持續産出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