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獨角獸”企業博泰車聯網:致力於以“新地圖”定義下一代汽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5 10:57:51
來源:新華網

走進“獨角獸”企業博泰車聯網:致力於以“新地圖”定義下一代汽車

字體:

  走進位於北外灘的博泰車聯網總部,多面挂滿專利證書的“專利墻”讓人第一眼就感到震撼。

  截至目前,博泰車聯網累計申請專利超過600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佔比超80%,覆蓋操作系統、人機交互、雲端服務等智能座艙全鏈條。

  智能汽車是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戰場”之一。目前,博泰車聯網赴港IPO進程已邁入最後衝刺階段。

  “我們不可能拿着‘舊地圖’找到‘新世界’。”在博泰車聯網創始人應宜倫看來,“在當下的時代,必須用新眼光,拿着‘新地圖’,才能更加穩健地走向未來。”

 創新基因:一張駛向未知海域的新地圖

  2009年,中國汽車産業仍以燃油車為主流,3G網絡剛剛起步。當絕大多數企業還在傳統汽車電子領域“精耕細作”時,成立不久的博泰車聯網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研發基於3G網絡的智能車載系統。

  “當時,不少高管還不能理解,反對的聲音比較多。”應宜倫回憶。但他力排眾議,堅信智能網&&統將引領汽車的未來。

  這份前瞻性,讓博泰成為中國汽車智能化最早的破局者之一——

  2010年,推出中國首個3G車聯網系統;率先研發出中文車載語音系統;率先開發出首個車載擁堵規避導航;推出全球首款利用車身面板發聲並融合車身面板振動感知的固態聲場智能系統。

  “小公司講創新,大公司講標準。”應宜倫認為。博泰選擇了一條“不走平常路”的差異化競爭策略——押注中國蓬勃發展的通信技術(3G/4G/5G)和快速普及的智能手機生態,將汽車重塑為“移動智能終端”。

  早在公司規模尚小時,應宜倫預見到智能汽車領域必將重演智能手機的“專利大戰”。

  對於專利布局,博泰車聯網的章法是:從底層硬體架構(域控制器)、中間件協議棧到頂層應用生態的縱向貫通;覆蓋車載近場通信、場景化服務引擎等延伸領域的橫向拓展;形成“端-管-雲”全棧式技術壁壘的立體防護。相關資料顯示,博泰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超7億元。

  更關鍵的一步,是與華為的交叉授權合作,不僅大幅降低了博泰全球化過程中的專利風險,更進一步鞏固博泰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知識産權的優勢地位。

  據諮詢機構統計,截至2024年底,博泰的註冊發明專利數量在國內智能座艙和智能網聯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一。

  技術攻堅:打造中國汽車自主“魂”與“芯”

  以創新為引領,突破核心技術領域的制約,博泰車聯網深度參與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重大攻關和科研項目,推動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國産化進程。構建了多元化的OS戰略:形成自主可控的智能座艙操作系統;基於鴻蒙系統打造自主智能座艙操作系統。

博泰車聯網的專利墻

  博泰車聯網堅持兩手都要硬——既要自主可控,也要擁抱開放。在芯片領域,多路並進:與國內領先的半導體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併發起組建“智能汽車芯片自主安全可控創新戰略聯盟”,強化産業安全可控;聯合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建立車規芯片實驗室,推動國産芯片定義、測試與認證標準化。

  更重要的創新,當屬全球首創技術“汽車全場景智慧交互系統”。

  四年前,博泰車聯網團隊提出“汽車面板發聲”這一概念,並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研發出利用車身面板發聲並融合車身面板振動感知的量産交互方案——汽車全場景智慧交互系統。

  該系統利用厚度為1毫米的超薄大功率壓電振子驅動車身面板發聲,並融合面板振動感知能力,讓汽車化身“會説話的智能體”。

  企業技術人員為記者演示,只要輕輕敲擊車身面板的任何一個地方,説“播放音樂”,就能欣賞音樂;説“撥打車主電話”,就能實現與車主通話……

  從車外環繞立體聲到車身敲擊控制,該技術正重新定義人車交互的邊界。

  出海破局:形成“上海設計,海外布局”新範式

  在應宜倫的眼中,上海是民營科創企業的最佳創業地之一。

  上海對科技創新的鼓勵政策以及其産業聚合力、人才虹吸力、國際化輻射力,精準匹配博泰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攻堅、生態整合及全球化布局需求,使其能依託城市勢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博泰車聯網技術展廳

  上海金融機構更是為博泰車聯網提供190億元的意向授信額度,支持研發投入。

  選擇落戶虹口北外灘,博泰車聯網看中是這裡匯聚的金融資源、復旦、同濟、上財等高校科研力量以及中科院技物所等大院大所,構成了滋養創新的“雨林生態”。

  從專精特新“小巨人”、上海硬核科技TOP100等榮譽申報、産學研對接,到上市籌備的綠色通道與金融支持,虹口區為博泰車聯網提供了全方位的賦能。

  目前,博泰車聯網的智能座艙方案已成功打入歐洲豪華品牌供應鏈,並通過了中歐“雙認證”,已獲得國際頂級車企的訂單。

  在應宜倫看來,中國技術出海的成功,本質是“全球化視野” 與 “本土化精耕” 的平衡藝術:既要在規則層面成為 “世界公民”,又要在技術與管理層面守住 “中國基因”,才能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構建可持續的核心優勢。

  博泰車聯網的實踐,也折射出中國技術出海的深層邏輯轉換——從單一的 “産品適配” 邁向 “標準協同 + 體系輸出”。

  當企業能以一套兼容多市場規則的技術底座、供應鏈體系和管理框架參與全球競爭時,不僅能規避合規風險,更能通過規模化效應釋放成本優勢,實現從 “被動適應規則” 到 “主動引領標準”的跨越。

  據了解,過去五年,中國乘用車智能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期,從2020年的748億元增至2024年的252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35.5%,根據機構預測,2029年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近6000億元。

  目前博泰車聯網累計融資超40億元,估值超百億元。面對智能汽車的下一個十年,應宜倫認為競爭焦點將徹底轉向:“汽車正從交通工具演變為‘AI+移動空間’。AI不是功能疊加,而是重構汽車價值鏈的體驗革命引擎。唯有將技術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價值,才能定義下一代汽車。”

博泰車聯網創始人、董事長應宜倫在生産線上指導

【糾錯】 【責任編輯:翟子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