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50年“創新長跑”煉就新質生産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0:46:1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沙鋼:50年“創新長跑”煉就新質生産力

字體:

  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已扎根50年。50年來,這家曾經的大集體企業已成長為“世界500強”,它所生産的鋼鐵,外觀依舊冷峻,但內在已煥然一新。

  它們蘊含高新技術:雙輥薄帶鑄軋、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集成現代工業最新成果,支撐着從“九天攬月”到“五洋捉鱉”的國之重器。

  它們更加綠色環保:全工序達到超低排放,噸鋼能耗居全球領先水平,“資源—産品—再生資源”實現正向循環。

  堅守創新驅動奮鬥不息,錨定技術前沿步履不停。“知命沙鋼”正瞄準國家緊缺領域發力攻關,緊隨國家戰略堅定“引進來”“走出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鋼鐵力量”。

  創新基因長出“鋼筋鐵骨”

  鋼水鑄軋也能像捍麵皮一般操作?這如同天方夜譚似的場景,已在沙鋼實現。

  走進沙鋼超薄帶生産車間,只見鋼水從巨大的輥盒中緩緩流過,快速冷卻成僅0.7毫米厚的薄板。相較傳統熱連軋工藝,該技術將産線長度縮短近95%,大幅節省用地,更省去連鑄、加熱等環節,使單位燃耗減少95%、水耗減少80%、電耗減少90%。

  這樣的生産線在沙鋼已有4條,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但在6年前,沙鋼這步“棋”並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2019年,我們剛引進美國紐柯超薄帶CASTRIP技術時,許多人有疑慮。因為之前也有鋼企嘗試這項技術,卻未能攻克生産連續性與質量均一性等難題。”沙鋼集團常務執行董事施一新説。

  面對困難,沙鋼組織科研骨幹夜以繼日進行攻關,巧妙排布噴淋設備讓鋼水更好凝結為薄板,精準控制溫度、濕度減少裂紋……經過4年多努力,沙鋼實現連澆爐數、年産量、品種鋼開發數量等核心技術指標國際領先,所形成的“高效薄帶鑄軋”技術體系榮獲“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鋼鐵工業産品開發市場開拓獎”等榮譽。

  從“被質疑”到“被學習”,縱觀沙鋼發展史,不乏此類轉折。

  從20世紀80年代,放棄“小富即安”日子,斥鉅資引進英國75噸超高功率電爐連鑄連軋短流程生産線,將工藝技術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間的差距縮短20年;到2001年,將德國蒂森克虜伯多特蒙德鋼廠整個“搬來”,實現生産品種從長材料到扁平材轉變……沙鋼在一次次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實現自身飛躍。

  “家父沈文榮創立沙鋼以來,將‘堅持創新’‘不達目標不罷休’的精神植入企業發展基因。如今中國鋼鐵行業已全球領先,沙鋼與許多同行一樣面臨越來越多‘無人區’問題。唯有堅持創新,才能破局前行。”沙鋼集團董事長沈彬説。

  短期看,鋼鐵市場供需不匹配,如何找準方向避免“內卷”?沙鋼從“坐銷”變“行銷”,深度對接客戶需求,開展定制化研發。如公司正聚力打造的硅鋼産品,可精準匹配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發展需要。

  長期看,鋼鐵産能受控制,如何在規模化之外找到降本增效新辦法?沙鋼推進生産運營智能化創新,通過打造“黑燈工廠”,以點帶面加大智能製造技術推廣應用,與上下游企業一道“建圈強鏈”。

  走進沙鋼鋼鐵研究院,一眾年輕的面孔或專注於顯示屏上的數據,或圍坐一圈俯身探討。“得益於企業建立起的‘容忍失敗’‘給能者壓擔子’等制度,這些年輕的科研工作者不懼‘捅婁子’,讓一個個天馬行空的方案變成現實。”施一新説。

  在蘇州市工商聯發布的“2025蘇州民營企業研發投入100家”榜單中,沙鋼集團位居榜首。目前沙鋼研究院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67人,累計榮獲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60余項。

 綠色理念串起資源循環

  汽車駛過張家港鋼鐵大道,3座超700米長的巨大半圓柱形建築橫亙在道路一側。這是沙鋼斥資4.55億元打造的全國規模領先的C型全封閉式料棚,可儲存各類礦粉、混勻礦200余萬噸。記者步入其中卻鮮見人影。

  “鋼鐵生産前端易現揚塵與資源浪費。對此,我們採用國內領先的智能化設備對料堆進行建模,使用智能調度控制系統實現無人化操作,有效遏制散料在搬運過程中的‘跑冒滴漏’,從源頭提升生産‘含綠量’。”沙鋼原料燒結八車間生産主任喬從生説。

  長期以來,鋼鐵産業被貼上“高耗能”“高排放”等標籤。這在沙鋼人看來是一種誤解,也是一種鞭策。

  “不可否認,鋼鐵産業相對其他産業面臨更大的節能減排壓力。但今天的生産已不同以往,我們對標全球頂尖綠色標準,矢志踐行綠色發展。”沙鋼集團總裁龔盛説。

  綠色發展,硬體先行。沙鋼全面實施環保提標升級,累計投資超100億元實施水、氣、固廢、噪聲“四大治理工程”,推動焦化燒結脫硫脫硝改造等上百個環保項目,在江蘇率先通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全流程超低排放公示。

  綠色發展,資源管理見真章。“如何把鐵礦石、焦炭這些資源‘吃幹榨凈’,是我們一直思考的課題。”沙鋼集團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曉東説,沙鋼的破題思路是“循環利用”。

  對生産過程中的鋼渣,沙鋼採取磁選、破碎等工藝,讓“工業固廢”再生為能滿足電梯配重、道路鋪設等所需的材料。對水資源,沙鋼實施煤氣幹法除塵等節水技改項目,讓“工業廢水”實現就地處理、就近回用。

  綠色發展,技術工藝辟新徑。沙鋼建設智慧能源管控系統,通過研發專屬“AI算法”,實現對各類能源的預測性管控,進而從能源計劃、能源調度等全過程進行精細化管理。

  記者在沙鋼鐵前管控中心看到,偌大的監控室裏只有四十幾位工作人員。“我們每天要消耗10萬噸以上物料。以往所需人手是現在的5倍。更關鍵的是,過去故障響應最快要半小時,如今系統全自動化控制,1到2秒內即可解決,每年節省能源成本超1000萬元,産量還提升9%以上。”煉鐵廠二車間主任助理韓旭説。

  行走在如今的沙鋼,綠色植物隨處可見,整潔的碼頭岸線已長成“長江綠廊”。2024年,沙鋼獲評江蘇省“無廢集團”建設試點。今年初,沙鋼榮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2024年度鋼鐵極致能效工程能效標杆三年行動先進企業。

 實業報國錨定新發展路徑

  在沙鋼展廳,陳列着諸多沙鋼用戶發來的感謝信、錦旗、獎盃。細細觀察不難發現,其中包含“長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航天飛船等“大國重器”建造單位的認可。

  從40多年前乘城鎮化東風生産窗框鋼,到如今緊跟海洋強國戰略生産橋梁鋼、超高強海工鋼,沙鋼緊跟國家發展需要的戰略定位一以貫之。

  “沙鋼50年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而今,如何在‘減量發展’大背景下探尋新發展路徑,是新時代‘鋼鐵報國’必須思考的課題。”沈彬説,沙鋼正從“減”與“加”兩個維度系統布局。

  做減法需刀刃向內,敢於“壯士斷腕”。

  螺紋鋼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建築材料,有着較為穩定的市場規模。沙鋼曾是華東地區螺紋鋼市場領跑者,但近年來,這款在許多企業眼中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的“香餑餑”,卻成為沙鋼優化産品結構的對象。

  “由於市場趨於飽和,2015年,螺紋鋼價格一度跌成‘白菜價’,這給我們敲響警鐘。”沙鋼集團副總裁陳少慧説,對此,沙鋼持續壓縮螺紋鋼産量,將寶貴的産能指標留給高附加值的優特鋼。如今沙鋼已將螺紋鋼産能降低至高峰時的十分之一,優特鋼産能則提升至約320萬噸。

  做加法不是一味做大規模數字,而是精準把握市場機遇,提升發展質量。

  “國內鋼鐵産能居高不下,不少企業承壓。我們積極響應政策導向,通過並購重組盤活存量資産,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經濟社會效益。”龔盛説。

  近年,沙鋼先後並購江蘇淮鋼特鋼、安陽永興鋼鐵有限公司、撫順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等,採取獨立承包模式,在給子公司資金、技術等賦能的同時,賦予其極大自主權,使其通過專業化發展,做大細分市場。其中,淮鋼已成為汽車用鋼主要供應商之一,撫順特鋼瞄準航空航天用鋼等領域不斷突破。

  立足國內,揚帆海外。沙鋼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戰略,強化海外布局。近年,沙鋼通過自建海運船隊等舉措,已與35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穩定合作。2024年,沙鋼集團旗下江蘇沙鋼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市場收入同比增長90.22%,從“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到“國際黃金大通道”中老鐵路,都可見“沙鋼智造”身影。

  在加與減、破與立中,沙鋼也在為4萬餘名職工探尋更好發展前景。

  “沙鋼剛成立那幾年,每次招人,老沈總都會親自看一看新人的手,因為那時煉鋼沒有力氣可幹不了。”龔盛説。如今,沙鋼通過引入無人“天車”,四足機器人等設備,縮減大量重體力崗位,由此省下的人力,得以向更多創新環節傾注。

  近年來,沙鋼力推全員創新,通過勞動競賽等創新活動鼓勵員工持續提升技能水平。就在不久前,沙鋼召開第十一次職工改善提案成果發布會,來自基層職工的16項創新成果獲得表彰。

  堅守初心,聚力前行。日前,一艘滿載沙鋼超薄帶産品的巨輪從張家港起航駛向非洲,助力當地交通建設。而在不遠處,一副寫着“我們的決心就是我們的資源,我們的信念就是我們的未來”的標語雖歷經風雨,依舊醒目。

  沈彬&&,未來沙鋼將堅持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以創新為引擎,鑄就“百年沙鋼”。(朱程)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