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敘事疊加估值優勢 外資持續加倉中國資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0:09:36
來源:經濟參考報

科技敘事疊加估值優勢 外資持續加倉中國資産

字體:

  伴隨着中國資産價格重估敘事和中國資本市場科技敘事的日益明晰,越來越多的全球資本把目光重新投向中國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中國科技企業所展現出來的科技創新能力,將使全球資本加大中國資産配置成為長期趨勢。

  “過去一個月,我們在美國和亞洲開展了多次路演,與不同的投資者進行交流。總體而言,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濃厚,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同我們對市場更樂觀的展望。”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反內卷是大多數會議討論的重點話題,投資者也對中國的AI技術發展和資本回報發展感興趣。在亞洲,投資者的情緒更加樂觀,一些投資者看到新基金髮行機會,投資中國帶來的多元化優勢和可投資公司的廣度日益擴大得到認可。考慮到外國投資者繼續低配、估值相對全球市場更便宜以及對美國進一步降息的預期,外資進一步流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依然存在。

  市場資金的流動正在印證這一變化。摩根士丹利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份,凈流入中國股市的外資反彈至46億美元,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單月最高。截至9月30日,年內外資被動型基金累計流入180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這一趨勢表明,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正在恢復。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尤其是5月和6月,凈增持規模達到188億美元,表明全球資本配置中國境內股市意願增強。

  與此同時,不少外資機構也在大力“唱多”中國市場。滙豐環球投資研究最新發布的“新興市場投資意向調查”顯示,在眾多新興市場中,中國股市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的首選。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看好A股市場前景,遠高於今年6月調查時約1/3的比例。高盛策略師則&&,在宏觀利好、倉位趨勢和有利的季節性因素推動下,新興市場股票和貨幣年底前將上漲。高盛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12個月目標位從1370點上調至1480點,意味着有約10%的上漲空間。同時,高盛明確&&,在人工智能、科技産業發展及政策改革的驅動下,將對中國資産維持超配立場。高盛還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的良好前景疊加潛在的信心提升,可能帶來超過2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

  除了日益得到認可的科技敘事外,從估值水平來看,A股仍然具備顯著優勢。華西證券研究顯示,截至9月30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的PE(TTM,下同)分別為16.62倍、31.79倍和45.44倍,均位於2010年以來的歷史中位數附近,其中食品飲料、非銀金融、有色金屬等行業當前PE處於歷史較低分位。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的PE則分別為12.13倍和24.56倍。相比之下,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琼斯工業指數的PE分別為29.70倍、43.29倍和32.16倍,均顯著高於自2010年以來的歷史中位數。

  業內人士普遍分析認為,全球資本加大中國資産的配置將成為長期趨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從2023年的減持到2025年的持續加碼,對於中國資産,外資正從“觀望”轉向“深度配置”,這是中美利差收窄、中國科創實力、中國經濟韌性和高質量金融開放下國際資本的選擇。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讓外資看到了中國企業盈利的巨大潛力,中國權益資本市場的走強也提升了外資的信心。此外,互聯互通擴容、ETF産品豐富等多種高質量開放舉措也便利外資認知和配置中國資産。

  他&&,長期來看,外資流入中國市場趨勢將更加明朗。隨着中國債券納入全球指數權重提升、資本賬戶開放深化,外資持有中國資産比例有望逐步向新興市場15%至20%的平均水平靠攏。未來,外資將更聚焦高質量資産,偏好中端期限債券和科技板塊,呈現“長期持有、結構性配置”特徵。中國市場的深度、廣度和開放度,將持續吸引全球資本。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記者&&,外資加速流入中國市場,體現了其對於中國資産的看好,中國企業表現出來的科技創新成果和能力,極大地提升了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資産的信心。從估值水平來看,相對於其他市場,A股和港股均具有較大的吸引力。楊德龍也認為,從長期趨勢來看,外資流入中國資産的速度有望進一步加快。

【糾錯】 【責任編輯:王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