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範倡議》,圍繞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對整車企業與供應商企業採購合同中相關內容作出倡議。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倡議並未停留在“60天賬期”等籠統表述上,而是以兩大細節直擊行業痛點:明確“60天賬期自交貨並驗收合格之日起算”,同時鼓勵採用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這種“摳細節”的倡議,讓汽車業“反內卷”更具參考性和操作性,有利於行業發展。
超長賬期一直是我國汽車産業的難題和挑戰。有數據顯示,國內車企平均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約170天,一些車企甚至超過200天,這嚴重壓縮了産業鏈上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此前,一批重點車企曾承諾對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但有觀點擔心,車企可能採用拖着不看材料、不驗收、不簽合同等手段,使嚴控賬期的承諾和效果打折扣。
這份倡議,直擊此前賬期計算的“模糊點”,為車企支付貨款設定硬性倒計時。鼓勵現金或銀行承兌匯票支付等內容,則直指非現金支付的隱性賬期問題,解決了商業匯票兌現需等待數月的難題。落實這份倡議,有助於引領行業企業將賬期承諾落到實處,對促進行業規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快速發展,但和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時間較短,産品結構、市場規模和産業形態還在快速變化,供應鏈體系還不成熟,供應商缺少穩定預期。縮短並規範貨款賬期,將在穩定行業企業發展的同時,有助於整車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質效,加快建立現代化管理體系。同時,相關措施落地也將有助於汽車行業破解無休止價格戰的“內卷”怪圈。
賬期規範,關鍵還在於車企。可喜的是,這份倡議得到了多家車企的認可和支持。上汽集團明確&&,將繼續積極貫徹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要求,並以切實行動響應《汽車整車企業供應商賬款支付規範倡議》,聚焦訂單確認、交付與驗收、支付與結算、合同期限等關鍵環節,推動上下游企業資金高質高效流轉,為供應鏈協同發展築牢堅實根基。
從倡議到共識,還需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有專家建議,車企定期公示現金、匯票的使用比例,接受供應商監督。期待這些措施助力我國汽車業再上新&階。(評論員楊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