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普京在克裏姆林宮第三次宣誓就職總統,在就職演講中,他誓言要為俄羅斯的利益和安全竭盡全力。現在距離這一刻已經過去三年,普京六年的總統任期也已過半,從敘利亞危機,到斯諾登事件,再到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局勢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普京則以他強硬的姿態捍衛着俄羅斯的利益,他在國際焦點問題上語出驚人的一幕幕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斯諾登在莫斯科,不會把他交給美國
2013年6月下旬,美國中情局前僱員愛德華·斯諾登把“棱鏡”監聽項目披露給媒體後,從香港飛往莫斯科,之後從公眾視線中消失。
有人説斯諾登買了從莫斯科去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機票,結果證實這是枚“煙霧彈”,他並沒有出現在這架飛機上,一飛機想採訪斯諾登的記者被“騙”到到哈瓦那。
也有人説斯諾登一直待在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裏,等待厄瓜多爾批准他的政治避難申請。於是連續多天,機場內外到處都是蹲守斯諾登的記者。
所有的傳聞都在6月25日澄清,普京打破多天的沉默,在訪問芬蘭期間的記者會上,他對媒體回應了斯諾登事件。當聽到記者的問題時,普京聳聳肩,吸了一口氣,明顯是對問題有所準備。
普京説:“斯諾登先生確實在莫斯科,這對我們來説完全是個意外,”“他沒有過境,不需要簽證,因此所有對俄羅斯的指責都是胡説八道。”
普京強調,俄羅斯與美國沒有簽署引渡協議,俄方不會把斯諾登交給美國。“和斯諾登先生一樣,阿桑奇也自認是人權鬥士,為揭露真相而鬥爭”,“要問問自己,需不需要把這些人投入監獄”,“無論如何,我個人不願處理這樣的事”,“這就像給小豬崽剪毛:叫聲很大,剪下的毛卻很少”。
普京2013年6月25日首度回應斯諾登問題時説:“斯諾登先生確實在莫斯科,這對我們來説完全是個意外。”説完他瞥了一下嘴。(俄羅斯總統網站視頻截圖)
一段時間後,俄羅斯批准了斯諾登的政治避難申請,向其發放了一年期簽證。此舉讓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跌入冰點。2014年8月7日,斯諾登的律師宣布俄方批准了其長達三年的居留許可,並&&未來有可能獲得俄羅斯國籍。
斯諾登這位“棱鏡門”的主角,成為俄美關係的晴雨表。俄羅斯正式接納斯諾登,宣告了俄美關係真正破裂。
要是敘利亞放棄化武,美國就應該放棄動武
2013年8月21日是敘利亞危機的重要節點。一些阿拉伯媒體稱,敘利亞政府軍當天凌晨開始使用含有沙林毒氣的火箭彈襲擊大馬士革郊區一些地區,導致至少1300人死亡。而敘政府多個部門對此予以否認,稱報道不實。
由於美方此前曾警告,使用化學武器是逾越美國軍事干預“紅線”的舉動,化武疑雲讓敘利亞局勢陡然升級。全世界都在猜測美國是否會以此為藉口,出兵敘利亞。
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9月9日提出“化武換和平”的倡議,給了各方一個&階下,贏得國際社會積極反應。
一天后,普京在其莫斯科郊外的官邸發表了一份聲明,首次對“化武換和平”的倡議表態,他希望敘利亞同意讓其化學武器接受監督並銷毀,同時呼籲美國放棄對敘利亞動武。
普京説:“我希望我們的敘利亞夥伴做出負責任的決定,不僅同意將自己的化學武器交出來接受監督,而且同意隨後將其銷毀,並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這一切將是和平解決敘利亞危機道路上的正確一步。”
他也同時提醒美國:“這一切只有在美方及其所有支持者放棄動用武力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為一邊準備動武,一邊強迫任何國家——不管是敘利亞還是其他國家單方面裁軍是很難的。”
普京在敘利亞危機的最關鍵時刻扭轉了危險局面,可謂巧解干戈的“柔道外交”之勝。此後,俄羅斯等國和國際組織幫助敘利亞外運並銷毀化學武器,使西方沒有了動武的理由,讓危機得以緩解,國際社會又回到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的道路上來。
2013年9月10日,普京在其官邸就敘利亞化武問題發表聲明,希望敘利亞同意讓其化學武器接受國際監督並逐步銷毀,同時呼籲美國放棄對敘利亞動武。這一嘗試扭轉了敘利亞危機的危險局面。(俄羅斯總統網站圖片)
克裏米亞的“小綠人”是我們的軍人
2014年2月下旬,基輔獨立廣場的抗議活動升級,直接導致烏克蘭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下&。而與俄羅斯有千絲萬縷&&的克裏米亞半島卻拒絕承認新上&的親西方政府,宣布脫離烏克蘭,並籌備入俄公投。 3月1日,俄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授權普京動用俄武裝力量,保護在烏境內的俄公民、同胞以及俄武裝力量官兵生命安全。正當國際輿論密切關注俄羅斯下一步舉動時,普京卻從2月底索契冬奧會閉幕以來,一直沉默不語。
2014年3月4日,普京召開發布會,闡述烏克蘭局勢的看法。他當時&&,俄軍存在進入烏克蘭可能性,但否認將吞併克裏米亞。(俄羅斯總統網站圖片)
直到3月4日,普京才在總統官邸對少數記者召開發布會,闡述烏克蘭局勢的看法。他説:“俄羅斯軍隊現在沒有進入烏克蘭的必要性,但是存在這種可能性。”
當被問道是否考慮過克裏米亞併入俄羅斯的問題時,普京直截了當地説:“不,不會考慮。我相信,只有當地的居民在能夠自由表達主張和安全的前提下,自己決定他們的未來。”
而就在此前的2月28日,多家媒體報道説,數十名武裝人員封鎖了克裏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機場的國內航班航站樓。這些人身穿無標識軍隊制服,但裝備統一、訓練有素,且身上的軍服正是俄軍近年配發的空降兵制服,媒體稱他們為“小綠人”。對於外界的質疑,俄羅斯官方稱“小綠人”是克裏米亞自衛隊成員。
克裏米亞局勢的發展超出所有人的預期,克裏米亞3月16日公投決定併入俄羅斯後,俄羅斯火速啟動其入俄進程。普京3月18日就與克裏米亞議會議長康斯坦丁諾夫、克裏米亞總理阿克肖諾夫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議會主席恰雷,共同簽署有關克裏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條約。
2014年3月18日,克裏米亞入俄條約簽署現場。(俄羅斯總統網站圖片)
關於俄羅斯是否出兵克裏米亞的問題,一切都在普京2014年4月17日舉行的“直播連線”節目中澄清。有人通過短信向普京提問:您能否告訴我出現在克裏米亞那些“小綠人”到底是誰,要知道他們真的很像我們的人。
普京這次沒有回避,他回答道:“當時,我們的目標是為克裏米亞人民(在公投時)創造自由表達意願的條件,我們不得不採取必要措施,避免局勢像現在烏克蘭東部那樣發展下去,”“克裏米亞的自衛隊裏有我們的軍人,他們的表現非常出色,果斷而專業。”
2014年4月17日,普京在“直播連線”節目中首次承認俄軍介入了克裏米亞危機。(俄羅斯總統網站圖片)
隨着時間的推移,普京日後披露了更多克裏米亞事件鮮為人知的內幕。在克裏米亞入俄一周年推出的紀錄片《克裏米亞:回家之路》中,普京&&,直到烏克蘭發生武裝奪權之前,他都沒有收回克裏米亞的想法。
普京對此是這樣解釋的:“當看到極端民族主義情緒爆發時,我們就知道,生活在克裏米亞的人可能要面臨艱難時刻。我們從未考慮讓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但與政變相關的事發生後,這些人處於危險之中,受到民族主義者的侮辱。那時,我立刻想到了這一點。”
“我對四位同事説,烏克蘭局勢發展迫使我們開始收回克裏米亞的工作。因為我們不能置這裡的土地和人民於不顧,讓其聽天由命,任民族主義者欺壓。我部署了我們應該去做的任務,我想強調,只有在確信克裏米亞人願意的情況下才能去做。”普京的話還原了當時的情景。
普京在紀錄片《克裏米亞:回家之路》中,披露了克裏米亞入俄鮮為人知的細節。(紀錄片視頻截圖)
普京説:“你知道我們的優勢在哪兒嗎?就是我親自處理此事。不是因為我在那裏所做的都對,而是因為如果是國家頭號人物這麼做,執行者的工作就會更輕鬆。他們知道自己是在執行命令,而不是自作主張。(文/劉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