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明斯克新協議:脆弱的城下之盟

2015年02月19日 07:00:00 來源: 瞭望

    新協議只是緩和了烏東南部地區一觸即發的戰爭形勢,避免了局勢擴大和升級。雙方在烏克蘭的競爭和博弈仍將長期存在

    2月12日,當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德國四國領導人走出明斯克獨立宮的時候,國際社會終於長舒一口氣,烏克蘭東部戰爭得以暫時緩解。在經歷了長達17個小時的馬拉松談判之後,四方就解決烏克蘭危機問題最終達成停火協議。根據該協議規定,劍拔弩張的烏東部衝突雙方將從15日零時開始停火,並隨後從交戰地區撤出重武器。

    法國總統奧朗德在會談結束後説,這次會談給解決烏克蘭危機帶來巨大希望,“歐洲可以松一口氣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明斯克新協議給人以和平解決衝突的希望,但對此不能抱有過度的幻想,在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道路上還存在重大障礙。

    緊急時刻達成城下之盟

    烏克蘭危機去年秋天本來有所起色。2014年9月5日,在歐安組織、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斡旋之下,衝突的烏克蘭政府與東部武裝組織曾經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執行路線圖,雙方流血衝突並沒有完全停止,只是有所緩和。

    進入2015年以後,烏克蘭東南部局勢再次惡化。1月烏克蘭危機驟然升級,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武裝交火激烈,明斯克停火協議徹底淪為一張廢紙。先是一輛搭載平民的巴士被導彈襲擊,隨後政府軍與東部武裝在頓涅茨克機場展開了激烈爭奪,再後來濱海城市馬裏烏波爾遭重武器襲擊,傷亡嚴重。進入2月份以後,烏克蘭東部局勢開始升級,並向其他地區蔓延。東部武裝組織發動了大規模軍事攻勢,不僅完全控制了頓涅茨克機場,還將戰火向盧甘斯克州多個地區和頓涅茨克州南部蔓延。

    烏克蘭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剛過去的1月成為烏克蘭東部局勢動蕩以來最血腥月份之一。東部武裝在南部的馬裏烏波爾市加大了軍事打擊力度,政府軍則在該地區進行阻擊。1月24日馬裏烏波爾遭到突然炮擊,造成30名平民死亡,95人受傷。

    將近一年的戰爭顯示,烏克蘭政府軍已經無法在軍事上戰勝東部武裝組織。持續不斷的坦克、導彈和訓練有素的志願者越來越難以應付,波羅申科政府嘗試採取軍事手段解決危機的希望已經破滅。政府軍在東南部地區的軍事失利不斷上升,缺乏足夠的兵力補充和裝備,繼續戰鬥則意味着損失更大,甚至有可能將戰火擴大到周邊地區。東部武裝不斷向南挺進的趨勢如不能得到控制,東部武裝甚至有可能打通連接克裏米亞半島的陸路通道。

    在此背景下,明斯克新協議實際上避免了烏政府軍損失擴大化,通過賦予東部組織高度自主權和修改憲法,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帶來新希望。

    新協議避免了美俄的直接對峙

    東部衝突的不斷擴大,不僅威脅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同時也讓美國總統奧巴馬遭受到巨大的國際和國內政治壓力。烏克蘭危機也讓東歐國家深感壓力,它們紛紛要求美國和北約重申安全承諾,增加在東歐的軍事部署。奧巴馬的態度逐漸強硬,簽署了眾參兩院通過的《支持烏克蘭自由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將給予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北約之外盟友的地位,並在2015財年向烏提供價值3.5億美元的反坦克炮和穿甲彈等武器裝備,並賦予美國總統向烏提供軍事設備的權力。

    美國國會許多共和黨議員對奧巴馬這段時間處理烏克蘭危機的方式相當不滿,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甚至批評奧巴馬的外交政策軟弱無能,“要為俄軍隊進入烏克蘭負起部分責任”。眾議院聯邦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也指責奧巴馬行政團隊在處理俄國出兵克裏米亞事件上太過天真。他呼籲奧巴馬別低估普京出兵克裏米亞行動。甚至曾經的同事、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在2014年8月接受《大西洋月刊》採訪中,也暗示奧巴馬在處理全球危機上太過謹慎,並強調自己和奧巴馬的風格大相徑庭。

    美國的態度突然強硬讓歐盟國家倍感壓力,它們擔心此舉引發俄羅斯的直接軍事介入。德國總理默克爾警告説:“我難以想象烏軍獲得更好裝備能震動普京、讓他相信自己軍事上要失敗的情況真能出現。我必須坦率指出這一點。”在2月5日召開的北約防長會議上,荷蘭、意大利的國防官員也明確&&反對援助烏克蘭殺傷性武器,就連美國的親密盟友——英國也&&不會提供這類武器。

    德法俄烏四國首腦的明斯克會談艱難達成的成果,避免了俄羅斯與西方在烏克蘭攤牌,挽救了歐洲地區安全格局失控的可能性。因為儘管美國與俄羅斯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但是一旦美國提供致命性武器,就可能激怒俄羅斯直接介入烏克蘭東部衝突。歐盟國家一直擔心,一旦美國公開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殺傷性武器,使得俄羅斯也有同樣的理由向烏東部民間武裝提供武器。此門一開,將會使本已惡化的烏克蘭衝突愈發不可收拾。冷戰後形成的歐洲安全格局有可能徹底破裂,美國和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博弈就會從政治、經濟擴散到安全領域。

    明斯克新協議具有較大脆弱性

    明斯克新協議避免了衝突在短期內升級,為外交手段解決烏克蘭危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由於衝突雙方立場差距巨大,缺乏國際保障機制的新協議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和平還有待觀察。

    首先,烏克蘭政府對於民間武裝組織的控制力較弱。烏東部衝突爆發以後,政府軍缺乏有效的訓練和裝備,來自各地的政治組織和寡頭企業主紛紛自掏腰包來組建民間武裝組織。這些組織依賴於大企業的資金援助招募戰士和購買裝備。

    根據《烏克蘭鏡報》透露,這些民間武裝組織名義上是隸屬於烏克蘭內務部的部隊,但是在資金和軍事行動上具有較大的獨立性。這些在烏東部進行反恐的戰鬥營指揮官多來自退伍軍官和極端民族主義政黨領導人,他們在政治上極端反俄,同時也對政府對東部政治妥協十分不滿。2014年10月中旬就曾經爆發過“亞速營”戰士在基輔市中心舉行大規模游行抗議,反對波羅申科政府簽署的第一次明斯克停火協議,約8000名極端民族主義者和“亞速營”戰士包圍了議會和政府大樓,與警察爆發肢體衝突。

    因此,儘管政府在明斯克和談中進行了政治對話和停火承諾,但是在東部進行戰鬥的部隊未必會完全執行這些決定。

    其次,停火協議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從第一次明斯克停火協議失敗的教訓來看,缺乏監督的停火協議都是脆弱的協議。烏克蘭東部衝突爆發以來,雙方死傷人員過萬。烏國內民族關係因此變得異常緊張,東部地區的俄羅斯族居民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基輔政府的不信任感和敵視情緒主義。而來自中西部的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同樣對俄羅斯志願者抱有極端的仇視。一年多的國內衝突已經將曾經和諧的東斯拉伕民族兄弟關係完全撕裂。歐安組織和俄羅斯在對待烏克蘭東部衝突的立場也各有傾向性,因此相對獨立的監督部隊和監督機制尤為重要。

    第三,大國關係調整是明斯克新協議能否執行的重要外部條件。烏克蘭危機源於內部政治鬥爭,是不同發展道路為國家命運的激烈博弈。在經歷了2月政權更迭,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以及東南部地區衝突持續發酵之後,烏克蘭危機已經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政治危機,不斷升級為歐洲地區的安全危機,最終成為影響全球政治格局的大國關係危機。

    目前,大國關係決定着烏克蘭危機將向何處去。歐盟雖然滿足了俄羅斯關於烏克蘭政治改革和賦予東部高度自治地位的要求,但是應當看到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對於歐洲安全格局和國際政治格局的立場分歧並沒有消除。俄羅斯反對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主張促進國際政治多極化政策沒有發生改變。會談並沒有涉及原蘇聯國家未來是否加入北約,以及歐洲倡導的地區經濟一體化等議題。俄羅斯與西方大國在烏克蘭的競爭和博弈仍將長期存在。

    雖然如此,通過此次明斯克四方領導人峰會,人們似乎看到了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曙光。在德法領導人的斡旋下,烏克蘭政府的立場發生了積極的轉變,開始正視國內嚴峻的族群矛盾、政治分裂和經濟危機。只有烏克蘭危機中的各方敢於面對現實,脆弱的協議才有可能成長為長久的和平。□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 張弘)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66127497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