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主動對外公布排污情況。
東京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對外開放,民眾可前來參觀。
東京有明垃圾清掃工廠的煙囪特意做成了三角形。
去年,APEC期間的藍天令人耳目一新。如何讓APEC藍保持下去,成為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近日,新京報記者到訪日本環境省,相關負責人&&,日本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曾天空總是灰濛濛,但經過多年努力,如今日本企業已意識到大氣污染所帶來的環境公害和巨大經濟成本,在制度約束下,他們自願減排並公開排放氣體的信息,以接受公眾監督。若要保持APEC藍,不僅要靠技術更要靠制度,特別是改變企業與政府在環保問題上的關係。
現象
垃圾工廠煙囪冒透明煙
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運動員村不遠處,就能看到東京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在這裡也有能看到富士山的高檔公寓。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建於上世紀90年代,毗鄰東京灣,是東京都23個區中21個垃圾清掃工廠之一,屬於東京都政府的一部分。
為何高檔公寓社區允許有焚化功能的垃圾清掃工廠存在?在印象中焚化垃圾總是能産生大量有害氣體和粉塵,但是走進有明垃圾清掃工廠,我們絲毫沒有聞到垃圾本身和焚燒垃圾排放氣體所産生的異味。對於這個疑問,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廠長二階堂久和先生笑着説,東京的垃圾處理廠排出的氣體相當於空氣,有害物質二噁英數字接近0。
據悉,為了達到排放標準,日本企業不斷進行技術革新,以有明垃圾清掃工廠為例,焚燒垃圾後産生的氣體要排除灰塵、二噁英、水銀、氯化氫·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這五大類有害物質才能排放。經過處理的廢氣最終變成水蒸氣,要排到空氣中,在這個環節中,日本企業要注意民眾感官上的愉悅。例如,公眾很忌諱看到垃圾廠等排污企業有煙囪,並且能看到有煙霧排出。
二階堂久和&&,意識到公眾的這種不安後,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對傳統煙囪進行改良,將圓柱體改成了三角錐體,讓人看起來像一座辦公樓。雖然煙囪裏冒出的煙霧就是水蒸氣,但民眾看到白色的煙霧還是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廠方用210攝氏度的高溫將排出的水蒸氣變成透明的。
有明垃圾清掃工廠正是日本企業環保理念的一個縮影,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專注發展經濟,伴隨着石油的大量燃燒,硫氧化物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所造成環境公害事件使日本民眾深受其害。為了應對環境污染,日本政府從1962年開始制定限制有害氣體排放的法律,即《關於限制煤煙排放等問題的法規》。但單純立法並沒改變大氣污染的局面,上世紀60年代後半期,日本幾乎所有重要城市的空氣質量都不達標。
治理
政府企業商定環保措施
“面對上述局面,日本政府一方面繼續加強立法,另一方面開始處理與企業的關係。”日本環境省一名官員對新京報記者&&,“日本治理大氣污染是技術與制度並重,且政府與企業共同合作的過程。”
如何讓日本企業配合政府制定的環保排放標準,環境省該官員&&,秘訣就是所有這些環保措施都是日本政府和企業共同進行的,民間和政府共同合作在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很重要。
“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環境污染給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公害,經過這些教訓,政府和企業間已經意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環保。因此政府和企業在環保問題上達成共識即我們不是敵對而是合作關係,雖然也存在小衝突,但在大方向上,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雖然治理大氣污染要付出一定經濟成本,但一旦發生公害所造成的損失會遠遠高於預防成本。”因此該官員認為,在加強大氣污染立法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
提高企業環保意識是一個恩威並施,溝通與強制措施並重的過程。日本&&新環保政策時,政府會和企業和行業協會溝通。政府會收集各種科學依據,邀請各界有識之士,以及行業團體代表,成立對策審議會,進行溝通,政府和企業討論什麼樣的政策是最理想的,討論內容公開。
“我經歷過這樣的情形,政府提出新對策時行業團體強烈反對,打開這種局面最重要的方法,一個是整理科學依據與企業和行業團體共享,另外還要依靠媒體的力量,在日本如果媒體反對,政府政策會遇到阻力,如果有了媒體的理解,政府和企業溝通會比較順利。”環境省該官員&&。
對於如何説服日本企業接受環保標準,環境省該官員舉例説,2004年日本開始限制有機揮發化合物氣體排放,實行前,政府和相關行業團體充分協商,行業團體不希望有嚴格的排放限制,為滿足雙方要求,日本政府制定減排30%目標,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則是交給企業,政府請行業團體制定自己的實行標準,如果沒完成,政府會有強制性措施,這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嚴重影響,如果完成目標,企業也沒有獎勵,因為不能讓企業覺得是為了獎勵才完成目標。
經驗
工廠主動公開排污狀況
去年,APEC期間的藍天令人耳目一新,如今,中國也正在進行大氣污染治理,不僅&&新《環保法》,而且正在審議《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除立法之外還採取一系列行政措施。
日本環境省官員&&,日本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關注中國治理大氣污染。日本在實現環保減排的同時,也不斷與中國展開相關合作,不僅向中國分享大氣污染監控等技術,還向中國分享污染信息公開等制度建議。
日本環境省上述官員&&,做好所有環保措施的同時,日本企業還必須公開排放的污染物信息,一旦企業違反相關污染物排放限制,日本政府會公開這個企業的名稱。有明垃圾清掃工廠展示大廳裏,就擺放着這樣的排放信息資料。二階堂先生説,該廠排放氣體信息每一小時更新一次,並且通過計算機打印出來,附近居民和環保團體可隨時來廠查看,除紙質資料,官網也公示,廠方願意回答來訪者問題。不僅如此,垃圾廠外還設立電子顯示牌,顯示排放情況數據,剛設立時,有些居民天天來記錄數據,現在幾乎沒有了,居民不會質疑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因為我們規定職員不能更改數據,而且也會接受第三方的檢查和監督。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王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