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豈容“強盜邏輯”橫行!——美國監聽全球的警示

2014年05月26日 23:43:28 來源: 新華網
分享到:

  新華網北京5月26日新媒體專電 題:豈容“強盜邏輯”橫行!——美國監聽全球的警示

  “中國網事”記者南婷 程士華

  自“棱鏡門”事件以來,美國對全球監聽行動浮出水面,引發各國政府和民眾不滿。26日,我國互聯網新聞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名為《美國全球監聽行動紀錄》(以下簡稱“紀錄”)的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的監聽行動,涉及中國政府和領導人、中資企業、科研機構、普通網民、廣大手機用戶等,連網絡游戲和聊天軟體都成為美國獲取情報的渠道。

  標榜網絡自由卻監聽全球

  近年來,美國到處以網絡安全受害國身份在國際上宣稱受到他國網絡攻擊。然而,隨着斯諾登對美國“棱鏡”計劃的曝光,標榜網絡自由的美國再也無法掩飾自己廣泛監聽全球網絡的行為。

  “紀錄”顯示,美國對全球進行秘密監聽的行徑包括:

  ——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移動電話紀錄。

  ——窺探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手機長達十多年。

  ——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國數據中心之間的主要通信網絡,竊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信息。

  ——多年來一直監控手機應用程序,抓取個人數據。

  ——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

  美國實現了從各國領導人到普通網民的全面監聽,範圍之廣、程度之深,令人震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不僅監聽他國,對美國公民同樣採取了監控措施。斯諾登披露的“棱鏡”計劃顯示,美國政府憑藉強大的技術手段和公權力大規模監控公民信息,很多超出了“反恐”需要,構成對公民隱私的侵犯。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國一邊大肆侵犯別國網絡,一邊卻“惡人先告狀”——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國時,美國政府借機無端指責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的監管。如今,隨着美國監聽全球行動的曝光,美國在網絡安全上的雙重標準昭然若揭。

  正視差距 網絡控制力亟待提升

  基於“以己度人”的邏輯,美國近年來不斷鼓噪“中國網絡威脅論”,渲染“中國黑客攻擊”,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以莫須有的罪名橫加限制。

  《第三次浪潮》作者阿爾文·托夫勒曾説,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將擁有整個世界。美國之所以敢屢屢出擊,靠的就是其強大的網絡控制力。

  網絡安全專家指出,美國在網絡域名管理、根服務器、基礎骨幹網絡設備等方面佔得先機的情況下,仍在網絡空間不斷推出新舉措,發布網絡空間國際戰略、調整信息安全政策、組建網戰司令部,實際上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將全球的網絡控制權牢牢抓在手裏。

  而相比之下,我國信息技術中高端産品、核心技術、關鍵服務嚴重依賴別國,思科、IBM、谷歌、英特爾、蘋果、微軟等IT巨頭的産品和服務已經滲透我國電信、金融、交通等基礎網絡和重要系統。

  南京翰海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方興指出,現在全球網絡域名根服務器為美國掌控;我國絕大多數高端芯片依賴美國等幾家國外企業提供;主流智能操作系統由美國企業提供。我國政府、金融、能源、電信、交通等領域的信息化系統主機裝備中近一半採用的是外國産品。基礎網絡中大部分設備來自美國思科公司。

  “在美國廠商一次次的設備服務,尤其是遠程服務中,我國大量寶貴資料被竊取。”一位大型設備服務代理商告訴“中國網事”記者。

  專家指出,産品、技術、設備、服務不自主的現狀,加大了我國信息安全管理和系統安全運維的難度。

  我國亟須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網絡安全業內人士認為,在美國“賊喊捉賊”的“強盜邏輯”的背後,其底氣是來源於實力作為基礎的。要改變我國當前的被動局面,一方面,要敢於揭露美國在網絡監控竊密方面的行為,另一方面,需要以更強的網絡産業基礎作為支撐,加速推進我國網絡強國建設。

  我國某大型國企信息安全的一名一線技術主管認為,“紀錄”的發布是一種積極的表現,而且也是第一次通過官方渠道正式確認這些事情。

  業內資深信息安全人士認為,之前媒體多次報道過美國監聽傳聞,這次官方的回應,&&我國政府不僅僅是想對策,而且還動真格去調查驗證並公之於眾。“今後,更重要的是要有加緊趕上的緊迫感和實際行動,建設網絡強國,箭在弦上了!”該資深人士&&。

  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馬民虎認為,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技術水平還不如美國,能力尚需提高和拓展,歐盟國家提出的信息主權概念也值得我國借鑒。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頻道推薦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811108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