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雷鋒連長”一生傳承雷鋒精神 84歲在家鄉去世

2015年06月23日 11:43:49 來源:華西都市報

李相高生前在古藺和學生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

1964年,全軍大比武,李相高在為士兵作技術指導

    原標題:“雷鋒連長”李相高 一生傳承雷鋒精神 84歲在家鄉古藺去世

  2015年的元旦小長假,鄰居們還曾看見84歲高齡的李相高出門買菜。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位在古藺縣汽車運輸公司背後的小樓裏,生活了整整37年的“雷鋒連長”,卻在一週後離開了人世。

  出生於1931年的李相高,不僅是雷鋒的戰友,還是雷鋒在部隊裏的直接領導:他當雷鋒的連長有4年時間。雷鋒20歲入伍時,李相高已29歲,時任瀋陽軍區工程兵某團的運輸助理。去世後,李相高的家中仍挂着毛澤東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中國諺語

  “1962年,雷鋒的去世給李相高的打擊非常大,從那時起,他便立志要傳承雷鋒精神,以樂於助人的方式紀念這位優秀的戰友。”

  【部隊聚餐初識】

  雷鋒成了李相高的部下

  “雷鋒入伍時,他是團裏的後勤車管助理員,曾擔任過雷鋒駕駛員考試的主考官。雷鋒犧牲前後,他在雷鋒所在的連隊當了四年連長,和雷鋒朝夕相處……”這是雷鋒研究者、作家華東方,在《中外學雷鋒寄語》一書中對李相高的描述。

  古藺縣新聞中心的多名工作人員,都對李相高印象深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李相高比雷鋒大9歲,比雷鋒早入伍11年。新兵入伍集訓三個月後,李相高要從新兵連挑選優秀的戰士,到汽車教練排學習駕駛技術。他與雷鋒結緣,便是在雷鋒入伍後的第四個月開始的。

  “這個新兵,我要了!”按照當時的“規矩”,每次聚餐之前,大家都要先舉起手臂喊口號,但雷鋒卻沒有舉起手臂。李相高仔細一問才知道,雷鋒因扔手榴彈一直不合格,便自己抽時間拼命地練習,最後把兩隻胳膊都扔腫了,根本抬不起來。李相高獲悉後,當場決定把雷鋒送到汽車教練排。此後,雷鋒便成了李相高的“徒弟”,李相高還親自擔任了雷鋒的駕考主考官。

  【雷鋒犧牲以後】

  他曾在地震中救出3人

  1961年,李相高所在的團奉命開赴撫順市,擔任國防施工任務,李相高任團助理員,雷鋒當時任班長。李相高發現,雷鋒常常深夜了才返回營地,後來才知道,雷鋒喜歡幫助別人,常常因此耽誤了休息時間,而且老是拖着疲憊的身子返回宿舍。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執行任務的途中右太陽穴受傷出血,當場昏倒。由於顱骨損傷、腦顱出血,導致腦機能障礙,雷鋒因搶救無效而犧牲,年僅22歲。和雷鋒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雷鋒的去世給李相高的打擊非常大,從那時起,他便立志要傳承雷鋒精神,以樂於助人的方式紀念這位優秀的戰友。

  1975年,遼寧海城、營口縣一帶發生了一次7.3級強烈地震。當時隨部隊住在遼寧鞍山市的李相高,正在聽兩歲半的女兒唱新學會的歌曲《東方紅》。李相高顧不上身邊的女兒,向妻子交代一聲就衝出家門,發現隔壁賈姓護士長的兩個孩子被困在家中。

  李相高一腳踹開房門,一隻胳膊夾着一個孩子衝出了危險的房屋。把兩個孩子帶到安全地段後,又想起隔壁來自海城市的醫生去搶救傷員,還有一個老人在家中,李相高立刻打開房門,把孤身在屋中的老人背了出來。

  【傳承雷鋒精神】

  他退休後依然樂於助人

  雷鋒犧牲後,李相高帶領全連響應號召,率先掀起“學雷鋒、樹新風”熱潮。他帶領雷鋒生前所在的班苦練駕駛技術,在1964年全軍大比武中取得優異成績,被國防部授予“雷鋒班”稱號,給李相高記二等功,給“雷鋒班”記三等功。從那時起,雷鋒精神就成了李相高的精神支柱。

  “雷鋒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雖然我們不必再像雷鋒同志那樣生活艱苦,但是我們應該牢記雷鋒,牢記雷鋒精神,讓雷鋒精神代代相傳!”最近幾年,在接受不同媒體採訪時,李相高總是把這句話挂在嘴邊,並&&只要還活着,就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1977年,李相高在轉業時,毅然放棄了去大連、瀋陽等大城市的機會,主動申請回到老家——瀘州市古藺縣。李相高説:“交通是長期以來制約家鄉發展的難題,我要回家為家鄉的交通事業做貢獻。”此後,李相高就把工作當作自己的生命,在部隊工作28年,在地方服務28年裏,退休前在崗位上的56年,李相高只要有機會就會堅持樂於助人。

  張濤 蘇海鵬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曾業(古藺縣新聞中心供圖)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794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