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分本分,最終有你一份
原標題:本分本分,最終有你一份
幾年前,一位領導同志的一句話,讓我受益匪淺:“本分本分,最終總有你的一份。”時光荏苒,這句話不僅沒有淡忘,而且時時縈繞耳畔。
本分是什麼?説通俗點,就是該做的事去做,不該做的事不做。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做事的基本準則。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一個人本事再大、能力再強,一旦離開為人處世之本分,不但不能成事,而且註定要壞事。不僅如此,且本事越大,不守本分的害處越大;位置越高,不守本分的後果越重。因而,守本分是做人之本、立身之源,也是為官之道、成事之基。
毛主席説過:“老實人,敢講真話的人,歸根到底,對人民事業有利,於自己也不吃虧。”周總理也曾説:“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這兩句話,無疑從最高思想層面,對本分的含義作出了準確闡釋和概括。
人生活在社會中,人人都是環境,就像樹活在森林中,個個都是生態。環境和生態好,每個人都能從中分享到新鮮的空氣、明媚的陽光。守本分與此同理。人人都能堅守本分,就都能從良好的社會生態中分享幸福、領受安詳。
古人云:“人生全福最難,雖聖賢不能自主,惟攸好德,卻在自己,所謂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也。”縱觀古今,堅守本分者,必能得到屬於自己的一份。漢代的楊震,堅守為官不貪的本分,不受故人暮夜之金,官職屢遷,德業相繼,年七十余而終,位祿名壽俱全,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獎賞。雷鋒,一個普通的士兵,他的名字婦孺皆知,他的事跡眾口流傳,因為他堅守了士兵的本分,應該“得其名”。焦裕祿,縣委書記的榜樣,規矩面前不越雷池半步,就連兒子看一場“白戲”,也遭到他嚴厲的訓斥。為什麼講起他的故事人們眼含熱淚,為什麼焦裕祿精神能夠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就是因為他堅守了一個領導幹部的本分,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愛戴。“人為善者,其後必興,為惡者,其後必敗”,此言不虛、此理之常!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就是,為君者盡君之本分,為臣者盡臣之本分,為父者盡父之本分,為子者盡子之本分。按自己的角色,各盡為人本分,政治就沒有搞不好的。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不守法度,逾規越矩,今天覬覦這個位置,明天想著那點私利,甚至置黨紀國法於不顧,從事違法犯罪的勾當,總以為自己位高權大,即使搬空了國庫、吃盡了民膏也無人奈何。他們如此膽大妄為,原因是把個人的權力看得太重了,把“本分”這兩個字看得太輕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不本分的人,污染環境、敗壞風氣,損害公眾利益、人民權益,最終也必須承受自己造成的惡果。從歷史到現實,那些權臣奸相、貪官污吏,哪一個能逃脫公正的審判、法律的裁決?哪一個不為逾越正道付出慘重的代價?
本分,就像那牽着風箏的線,扯斷了,風箏就會跌落;就像那約束河水的堤,毀壞了,河水就會氾濫。對於黨的幹部來説,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就是必須牢牢堅守的本分。它是黨的生命線,也是個人的保護神,一時一刻不得逾越,一絲一毫不能違反。越過了就會給黨的事業造成損害,自己也會觸電亡身。
本分本分,最終有你一份!也許,那一份不是高官,也不是厚祿,但它是你內心的平靜、精神的快活,使你盡享生活的安寧、人生的福分。(張晞)
(作者單位:成都軍區《戰旗報》社)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