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人民軍隊為何雷鋒多

2015年06月19日 11:40:56 來源:解放軍報

    習主席提出“着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從理想抱負、素質本領、精神特質和道德情操四個維度,立體勾畫出當代革命軍人應有的樣子。這一樣子,既體現了強軍事業對當代革命軍人的素質要求,又凝結着人民軍隊歷代優秀軍人的樣子——雷鋒就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雷鋒形象與新一代革命軍人樣子具有深層次的契合點。

    50多年來,在雷鋒精神的影響下,人民軍隊涌現出一大批雷鋒式的先進典型。雷鋒的生命在他們身上延續,雷鋒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延伸。這一列隊走來的“雷鋒方陣”,使得“人民軍隊雷鋒多”成為我軍特有的、別具一格的文化現象。這一文化現象生動反映着我軍的性質和宗旨,緊緊連着我軍的歷史傳統,深刻體現着我軍的鮮明形象。

    多年前一位作家曾將雷鋒譽為“我們時代的真正新人”。這句話到現在仍不過時,雷鋒精神具有永恒性。我們培養新一代革命軍人,應該在推進強軍文化建設中積極傳承雷鋒文化,努力弘揚雷鋒精神,讓更多官兵在雷鋒精神的滋養和感召下,努力成長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不斷續寫“人民軍隊雷鋒多”的動人篇章。

——編者

    1、先進軍事文化鑄造出“戰火金剛”,這是人們深信不疑的;但軍事文化也同樣培育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道德榜樣”,這確實值得探究。

    2000年,國防大學。

    這是美國來訪軍官和我軍指揮員的一次交流。當對方得知大校學員宋若波曾是“雷鋒班”第11任班長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美軍擁有世界一流的裝備,如果也擁有雷鋒精神,那是否就可以認為將所向無敵?

    宋若波沒有正面回答這一問題,但他以無比堅定的口吻説:雷鋒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驕傲,他的精神影響全人類。

    時隔14年,宋若波依然清楚地記得這次提問,他經常在想:我們的對手記住上甘嶺,記住黃繼光,那是合乎邏輯的,為什麼他們敬重一個沒在上甘嶺打過仗的普通士兵——雷鋒?

    曾任四川省宜賓市副市長的馬平傳遞了這樣一個答案:“1993年,我應美國政府新聞總署邀請,以國際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考察採訪。在美國國防部一位官員的辦公室裏看到雷鋒的照片,感到很親切。當時,我問這位美國官員,這裡怎麼會有雷鋒的畫像。這位官員告訴我,‘雷鋒是一位了不起的軍人,我崇拜他的犧牲精神。作為軍人,無論中國軍人、美國軍人,都應該具備軍人特有的犧牲精神,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精神’。”

    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裏,英雄的畫像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戰火中化為金剛的戰鬥英雄。堵槍眼、炸碉堡,拋頭顱、灑熱血,視死如歸,人民軍隊因戰鬥英雄而驕傲。一類是在平凡崗位上為民造福的道德榜樣。攔驚馬、救群眾,幫孤寡、扶弱貧,愛送人間,人民軍隊因道德榜樣而自豪。

    先進軍事文化鑄造出“戰火金剛”,這是人們深信不疑的;但軍事文化也同樣培育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道德榜樣”,這確實值得探究。

    “戰火金剛”與“道德榜樣”融為一體,這在舊軍隊是不可想象的,而人民軍隊卻讓它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為,在人民軍隊的旗幟下,這兩者的靈魂有着同樣的胎記。

    帶着對英雄崇拜情結踏入部隊的雷鋒,最初的人生目標是成為黃繼光那樣的英雄。

    讓我們把鏡頭回放到1960年的1月7日晚上。距新兵營開拔前8小時才穿上軍裝的雷鋒,對着鏡子又唱又跳,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激動萬分地説:“萬分感謝黨和首長,我多年的理想實現了,我當不上黃繼光式的戰士就不回遼陽。”他在參軍後的頭一本日記首頁,貼上了黃繼光的畫像。工工整整地寫下了自己的誓言:英雄的戰士黃繼光,我永遠向您學習!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就是入火海、進刀山,我甘心情願!

    從奴役鞭打中翻身解放的雷鋒,自小就想參加解放軍,扛槍打仗。16歲那年,他在小學畢業典禮上,揮着拳頭表達了這樣的心願:“將來,如果祖國需要,我就去參軍做個好戰士,拿起槍,用生命和鮮血保衛祖國。”

    而機會並不如理想所願。鄉政府通信員、縣政府公務員、農場拖拉機手、鞍鋼推土機手,雷鋒直到20歲那年才實現了走入部隊的理想。伴隨他進入軍營的日記裏已記住了這些英雄的名字:方志敏、趙一曼、王若飛、劉胡蘭、董存瑞、邱少雲、黃繼光、安業民、向秀麗、孟泰、保爾·柯察金、卓婭、舒拉……這是一幅英雄長卷,英雄文化的滋潤讓這位有血性的年輕人一直懷揣英雄夢。

    雖然歷史沒有給雷鋒提供堵槍眼炸碉堡的機會,但他以一顆感恩之心回報使他獲得新生的黨和新中國。他用滴滴泥沙壘成道德高山,用22歲的生命回答了“為誰活着,怎樣做人”的人生答卷。他在生前就獲得了黨和人民極大的信任,被授予瀋陽軍區“模範共青團員”,被選為撫順市人民代表。瀋陽軍區和遼寧人民開展了向他學習的活動,數萬人聽過他的事跡報告,受到深深的感染。

    半個多世紀後,深愛他的人們用124個字為他立傳——

    雷鋒,湖南望城人氏。曰先鋒戰士,亦普通一兵。幼孤少貧,知恩圖報。勤學奮讀,敬業愛崗。崇義厚德,克己奉公。先人後己,樂善好施。留百篇日記,寫廿二人生。甘當“傻子”以懷民,善莫大焉;願做螺釘而濟世,情何深也。論曰:人生有限,平凡蘊偉大;服務無限,高尚蹈樸廉。偉哉!雷鋒事跡,淵涵核心價值;雷鋒精神,永領時代新風。

    他沒有上過戰場,沒有榮立過戰功,卻成為中華民族的道德英雄;他沒有高大威猛的身軀,只有1.54米的個子,卻成為人民軍隊的排頭兵;他離開我們50多年了,而嚮往和追隨他精神的人們卻越來越多,雷鋒志願者隊伍浩浩蕩蕩。

    這就是我們年輕的朋友雷鋒,一個永遠不會消失的名字,一個崇高品德的文化代碼。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7932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