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點訓練營創始人江波,2003年從部隊退伍,當時來到北京“就是想做出一番事業來”。
“轉業軍人創業優勢很大同時劣勢也不小。”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副秘書長滕安説。他在超過30年的軍旅生涯裏有20年在空軍負責轉業工作,退休後還成立了軍旅企業家工作委員會繼續扶助退轉軍人。在他看來,軍營裏有不少像江波這樣的人。然而,目前退伍軍人創業仍然存在“比例低、難度大,成功率不高”的問題。
退伍後只能當保安?
“在部隊裏,我磨練了各種各樣的能力,但沒人告訴我轉業以後怎麼辦,想創業該怎麼做。”江波説。
朋友們都建議:選擇實在不多,做個保安挺好的。江波不願意。在北京的頭幾年,他擦過皮鞋,修過水管,參與過東城區來福士大廈的開發,這後來成為東城區最繁華的商城之一,名牌店舖晝夜明亮。然而彼時,在空曠的建築裏,這個永遠不吝於出力的小夥子一直沒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番事業”。
這份迷惘是共有的。軍創佳美的創始人高飛退伍後,坐了30個小時的火車去往海南。那個年代,海南島被看成黃金之地。高飛在幾個老鄉之間轉來轉去,被拉去做一名“産品銷售”。等到了沒有窗戶的培訓場地,“吐”完了積攢的4萬元,他才逐漸意識過來:誤入傳銷了。在那裏,他還遇到5個同一批退伍的戰友。
江波在公司初成立時,常常到北京各大車站發放紅色的小卡片,背後印着“八榮八恥”,前面寫着公司提供的免費住宿地點,希望能給戰友們一個過渡的空間。令他驚訝的是,他經常遭遇拒絕:針對轉業軍人的坑蒙拐騙太多了,怕又是一個騙子。
滕安很清楚,對於退伍軍人的創業幫扶措施極度缺乏,職業教育和創業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不到位。部隊現在也有沒有配備專業人員給退伍軍人做職業規劃培訓,導致一些退伍士兵回歸社會時有一種“迷茫、焦慮、無助”的心態。
對於創業者來説,對未來的迷茫在商業上通常是致命的。“許多退役軍人創業沒有準確方向,更不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滕安曾結識一位導彈部隊的前通訊兵,小夥子誤以為通訊和手機維修有共通之處,一拍腦門定下了創業目標,投入不少資金,支撐了半年就失敗了,現在他被困在家裏的菜攤上。
“一定要潛心學幾年,再出來創業”
2005年,江波參照一個朋友的模式,辦起了西點訓練營,在北京城郊提供素質拓展和軍事化訓練的服務。整整3年,沒有盈利。“我當時壓根兒不懂商業模式啊。”他一攤手説。
高飛的境遇則逐漸好轉。在北京蹉跎了數年後,他加入了一家銷售室內、車內環保産品的公司,幾年之後對整個流程已經相當熟悉。高飛意識到:時機已經成熟了。北京軍創佳美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他與兩個合夥人開始開展自己的事業,第一年就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
“一定要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領域,潛心待幾年,學幾年,再出來創業。”再遇到年輕的戰友,江波都要苦口婆心地説。
“再硬的綜合素質依舊敵不過專業經驗、人脈和資金的缺乏,再加上創業路上缺少有力的指導和鼓舞,退伍軍人創業遇到挫折很難堅持。” 滕安認為,比起前期職業訓練,後期創業指導服務更加關鍵。
江波牢記“退伍不褪色”。每次招聘時他都會專門為退伍兵留出幾個位置,一是回報,二是信任。剛入伍時,一堂堂思想政治課讓這個小夥子挺煩的。久了,價值觀生根,外化成了行為特點。經過部隊長期訓練,他養成了早起習慣,他願意免費加班,不抗拒臟活兒累活兒,掃個屋子都希望比別人做得好一點。
然而,這樣的思維有時候會與市場矛盾。創業伊始,在多次趕工之後,員工向他提意見:老闆,沒有加班費嗎?江波愕然了:一直只知道無私奉獻,哪兒有加班得給錢的概念?
慢慢地,江波學會了員工激勵,也開始逐步學習企業管理,挖來了專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西點越做越大,先後訓練人數達15萬,在北京已經擁有5個專業的訓練基地。
江波現在最感興趣的概念之一是“互聯網思維”,訓練營也接受了好幾家互聯網公司來做素質拓展培訓,穿迷彩服的教官引導略顯散漫的80後技術人員參與到各種好玩的游戲中:用3隻筷子運送一個水盆、十幾個高矮胖瘦不同的人躍過一堵高墻……
江波感到,飛速發展的商業社會正在顯現出對軍隊式自律越來越強烈的需求。大企業希望借助嚴苛的短期集中管理和殘酷的優勝劣汰來培養員工在商場打拼的能力。每年夏令營,訓練場也會迎來一批批寄託着家長期望的小朋友。
高飛則剛剛借用浙江大學的技術,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從加盟銷售為主的商業模式向研發銷售一體的方向發展。這位已經有些發胖的老總仍然習慣穿着橄欖綠色的軍裝式樣襯衫。在商業談判場上,他的前軍人身份常常能更快獲得合作者的信任。
誰來陪你走下去
2001年,在軍旅企業家工作委員會成立的現場,有一位資産上億元的轉業軍官激動地説:“這麼多年,最苦的時候沒人安慰我,成功了又沒人和我一起喜悅。”
高飛也常常感到這種孤獨。他和滕安是好友,正在協作每年招收轉業軍人的計劃。江波走得更遠,從公司開始盈利的第四年開始,就已經展開了對轉業軍人的吸收和幫扶。
滕安看好抱團取暖的價值。軍隊“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戰友是一個具有極強凝聚力的團體,給予他們一個聚集的&&就能夠産生“1+1>2”的效果,創業的成功率也會大大增加。
最讓滕安感到這事帶勁兒的,是眼看著這些年扶持的軍旅企業家都“很有社會責任感”,這也是軍旅企業家和一般商人不一樣的地方。在軍旅企業家工作委員會裏,有像劉剛這樣的熱血老兵,連續5年每年拿出100萬元培養轉業軍人;也有像王小娟一樣的暖心女軍官,收養了3個藏族女孤兒,並且親自把她們從完全不適應城市生活的牧民遺孤培養成為擅長舞蹈、熱心公益的女孩。
也有陪伴不能解決的問題。創業數年,高飛感到:需要學習的太多了。他去旁聽過各種“管理大師”的課程,每節課至少收費兩萬元,然而大多失望而歸。高校的講座他也去學習過,但那些經濟理論對他來説太高高在上了,離眼前的實際問題太遠。
他現在最需要的,是更接地氣的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