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陳虎點兵:從一江山島之戰來看島嶼攻防作戰

2015年01月23日 08:05:20 來源: 新華網

資料圖片:一江山島戰役。

    新華網專稿:從這期陳虎點兵開始,我們用幾週的時間把關注點放到一江山島作戰。

    近幾年,圍繞我國周邊一些島嶼主權、海洋權益的紛爭愈演愈烈,周邊個別國家製造奪島作戰的緊張氣氛,使得一些軍迷和網友越來越關注島嶼攻防作戰。

    島嶼攻防作戰是十分複雜的作戰樣式,包括登陸、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等系列問題。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有一個鮮活的標本,1955年1月,解放軍首次進行的三軍聯合登島戰役——一江山之戰。結合一江山島作戰,講一講島嶼爭奪作戰的一些情況。

    一、從作戰力量來看,一江山島之戰兵力投入之多達到戰役規模

    説到一江山島作戰,很多資料表述為“一江山島登陸戰鬥”,作戰時間為1955年1月18日,登島兵力是一個加強團,實際上是陸軍四個營,按照我軍戰鬥和戰役的劃分,單從登島兵力構成來看,這次確實只是一場戰鬥規模的作戰。

    實際上一江山島之戰的作戰規模遠不止這些。從一江山島登島作戰這兩天作戰投入的兵力來看,按照現在的公開資料,是陸軍四個營,另外有炮兵的四個營又十二個連,還有高炮六個營,海軍艦艇188艘,航空兵22個大隊,184架飛機。加上海軍、空軍的兵力,用一場戰鬥來界定這次作戰顯然是不準確的。這正是現在稱之為一江山島戰役的原因,是從三軍聯合的更大的視角來看這場作戰。

    一江山島之戰是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進行的,目的是要解放浙江東部的沿海島嶼。浙江東部的沿海島嶼是以大陳島為核心,攻佔一江山島實際上是解放大陳的前奏。在攻擊一江山島之後,大陳島的守軍自動撤退。放在大陳戰役這個更大的歷史背景下,到現在很難查出解放軍和國民黨軍投入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這個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

    二、從作戰指揮來看,一江山島之戰指揮層級之高達到戰役規模

    指揮這場作戰的解放軍最高指揮員是當時的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在作戰指揮所下又劃分了空中、海上、登陸、後勤等幾個指揮所。

    負責這幾個方向作戰的指揮員分別是:海軍是當時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彭德清,空軍是當時的華東軍區空軍負責人聶鳳智,登陸作戰的指揮員是二十軍軍長黃朝天,負責後勤方面指揮的是浙江軍區代理司令員林維先。這些指揮員都是軍以上包括大軍區一級的領導。

    從指揮員的份量上,可以感受到這場戰役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三、從作戰時間來看,一江山島之戰時間跨度之長達到戰役規模

    一場戰役延續時間包含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個階段,顯然1955年1月18日僅是登島作戰的時間。從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個階段來看,這個時間會大幅度延長,如果包含奪取制空權、制海權,時間就更長了。

    翻閱史料會發現,解放浙東沿海島嶼作戰很早就已經在籌備。1952年,華東方向的領導層給中央提交過相關的報告。當時正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澤東的批復是等到戰爭結束後再説。

    1954年6月,當時的華東軍區再次提出報告時,毛澤東明確批復,可以做好準備了。很多的資料把1954年6月作為戰役的起始時間。如果這樣算起來,從1954年6月至1955年1月18日,這就有半年多的時間。

    實際上, 1954年6月前,在浙東沿海上空奪取制空權的戰鬥已經開始了。1954年3月份,海軍航空兵首次與當時國民黨軍的空戰作為奪取這個方向制空權的一個標誌性戰鬥。這樣,從1954年3月份至1955年1月18日,整個戰役的涵蓋時間又延長了3個月。

    從大陳戰役的角度來講,真正整個解放大陳列島最後的動作是——1955年2月8日台灣方面從大陳島撤退。從最早奪取制空權的戰鬥開始,到當時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幾乎是近一年時間。從這個時間的延續上可以感受到這次戰役規模有多大。

    四、從作戰全程來看,島嶼攻防作戰範圍雖小規模卻巨大。

    把一江山島之戰作為一個標本,放到島嶼爭奪這樣的背景下,來研究島嶼攻防作戰的規模會有多大,複雜程度會有多高。

    一江山島僅是一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的小島,但是雙方圍繞着這個小島的攻防作戰、投入的兵力極其巨大,延續的時間又是如此的漫長。所以説,島嶼爭奪戰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登陸、反登陸。要想奪島、佔島,必須要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必須要有前期佈施的一系列作戰行動。

    看似很小的島嶼,但是整個的作戰規模可能會非常驚人,作戰的過程也會極為複雜。因此,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應從更大的視野去着眼。

    實際上,從一江山島來看島嶼攻防內容還有很多。下一期的陳虎點兵繼續來講島嶼攻防作戰的作戰佈施。(陳虎)

     相關背景資料: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一江山島戰役

    在台灣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的叫囂聲中,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國民黨軍據守的浙江省一江山島進行了渡海登陸作戰。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口,由南一江、北一江兩島組成,距陸地13&&,距上、下大陳75&&,面積為17平方公里,為大陳島的北部屏障。朝鮮戰爭結束後,台灣國民黨當局加緊了“反攻大陸”的叫囂與準備。他們經常依靠這些防禦體系,在其海、空軍的配合下,對我沿海地區實行偵察襲擾,迫使我漁民不能出海,商船不能通航。美國當局更是從遏制共産主義的戰略需要出發,為完成其對華的半月形包圍圈,積極策劃與&國民黨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為統一祖國,保衛沿海地區人民生命財産安全,打破美蔣的軍事和政治聯合,《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不達目的,決不休止。”中央軍委也下了攻佔上、下大陳島及浙東諸島嶼,為解放台灣創造有利條件的決心。在張愛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領導下,我華東軍區決定首先攻佔一江山島,以此作為大陳戰役的第一步。

    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從1954年11月1日開始到1955年2月結束,可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54年11月1日開始,作戰任務是奪取戰區制空、制海權,同時掩護參戰三軍進行戰前訓練。人民解放軍利用海、空優勢,突擊了大陳海域國民黨軍艦艇,轟炸了大陳島上軍事目標,封鎖了預定戰區。11月14日,海軍設伏擊沉國民黨“太平”號護衛艦。1955年1月10日,空軍出動飛機擊沉、擊傷國民黨軍艦艇5艘。同日,海軍擊沉國民黨軍“洞庭”號炮艇。兩個多月連續打擊,使得國民黨軍艦艇白天已不敢停泊在大陳海域,飛機亦不敢飛臨大陳上空,解放軍完全掌握了預定戰區的制空、制海權。

    第二階段,從1955年1月14日開始,實施渡海登陸作戰。1955年1月14日,浙東前指下達作戰命令,18日晨,我空軍轟炸機和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一江山島縱深工事和主要火力點實施了第一次航空火力突擊;9點,我炮兵部隊對一江山島的敵前沿陣地予以再一次猛烈炮擊;

    12點15分,我登陸船隊在空軍和作戰艦艇掩護下起渡,14點20分發起登陸突擊,35分鐘後搶佔了主峰,18點,登島部隊佔領全島並轉入防禦,戰役結束。

    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此役全殲國民黨守軍1086人,其中俘虜567人,擊沉敵艦3艘,擊傷4艘,我登陸部隊犧牲393人。它的勝利,不但打擊了美&的共同協防活動,改變了台灣海峽鬥爭形勢,而且取得了組織三軍聯合渡海登陸的實戰經驗。一江山島解放後,台灣國民黨當局感到“一江不保,大陳難保”。為保存實力,不得不將大陳等島上的國民黨軍撤往台灣。2月26日,浙江東南部的沿海島嶼全部解放,戰役既定計劃全部實現。

老照片:一江山島戰役

浙江台州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紀念地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一江山島戰役

一江山島戰役十問(上篇)

一江山島戰役十問 (下篇)

一江山島戰役 解放戰爭中我軍首次三軍協戰

   1 2 3 4 5 6 下一頁  

集成閱讀

熱點推薦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7410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