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智取威虎山3D》劇照
新華網消息:楊子榮出生在山東省牟平區,犧牲在黑龍江省海林市。他的剿匪傳奇被曲波寫入《林海雪原》一書中。追溯歷史真相,英雄是怎樣犧牲的?英雄犧牲後的葬儀如何?2014年,我和王學儉(現年90歲,曾任牡丹江軍區宣傳幹事,《鐵道兵》報社首任總編,和楊子榮、高波烈士合過影)一同去看望了楊子榮生前的老領導徐誠之(現年95歲,曾任牡丹江軍區宣傳科長,楊子榮追悼大會的主持,離休前任鐵道兵黨委常委、政治部主任,是楊子榮生前所在部隊在世職位最高的一位老首長),他向我們講述了楊子榮許多鮮未人知的故事。
楊子榮是怎樣犧牲的?
1947年2月,牡丹江地區大股土匪均被消滅,部分逃跑的殘匪尚待肅清。2月22日牡丹江軍區二團得到土匪鄭三炮在鬧枝溝一帶活動的可靠情報,團裏便決定由偵察排排長楊子榮帶兩個偵察班,一個機槍班以小分隊形式,採取 “偵打結合”的辦法殲滅他們。
二團副政委曲波(小説《林海雪原》作者)認為這個寧死不投降的土匪鄭三炮不容易對付,便向軍區請示要求親自參戰指揮,隨小分隊和楊子榮一起進山。軍區領導批准了曲波的請求,軍區偵察科科長羅江為了學習楊子榮的偵察經驗,還派了褚光彩等兩個偵察員同行。
曲波同楊子榮研究了作戰方案,認為白天部隊行動目標大,根據以往打土匪的作戰經驗,因白天小分隊行動在明處、土匪在暗處,決定夜裏打土匪相對比較理想和安全。
小分隊經夾皮溝趕到鬧枝溝時已是晚上,落腳到一位打皮子(梳理皮毛)老人的窩棚休息。在烤火時,戰士們都主動檢查武器,做戰鬥前準備。因行軍走得急,沒有帶擦槍油,打皮子老人提出用野豬油擦槍的建議。楊子榮根據情報和老人的指點判定了土匪大致活動方向和地點。
第二天天剛放亮時,經過雪中急行軍,小分隊在一個山坡上根據腳印找到了土匪藏匿的馬架子窩棚。這時,土匪鄭三炮在窩棚裏似乎聽到點動靜,便叫土匪馬連德出外看看,看完後沒有發現什麼情況就回窩棚去了。這時楊子榮緊跟土匪帶頭衝向窩棚,一腳將門踹開,大喊:“不許動!舉起手來!”
屋內傳來土匪拉槍栓的聲音,楊子榮立即扣動匣子槍扳機就打,可是沒想到槍根本就沒有打響,再打一槍也沒有響,緊跟上去的孫大德的蘇聯轉盤槍也沒打響。前些年小分隊戰士魏成友在世時,我曾特意問過此事,魏老説:“擦過的槍都沒有打響,沒有擦過的槍都打響了,究竟是因為用野豬油擦槍的原因,還是其它槍械故障,這麼長時間也無法考證,那時冬天都在零下四十多度。”
窩棚內匪徒的槍響了,楊子榮胸部連中三槍,晃了晃就倒在門旁,血流滿身,想要説話,沒等説出來就停止了呼吸。曲波和戰友趕上來看到楊子榮犧牲了,都十分悲痛,於此同時,所有的機槍、步槍一齊向窩棚內開火,孫大德爬上了窩棚頂,順煙筒一起扔進了五個手榴彈,7名土匪,5死1傷1逃。
這次戰鬥是牡丹江軍區二團在海林的最後一次戰鬥,也是我軍在牡丹江地區剿匪的最後一次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