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網絡對話]對話十八大代表丁巍:産業升級推動資源性城市華麗轉身
2012年11月07日 21:17:01
來源: 新華網
【字號: 】【列印
【糾錯】

2012年11月6日,十八大代表、河南省鶴壁市委書記丁巍作客新華網設在京西賓館的十八大訪談間,與網友線上交流。新華網 陳競超 攝

新華網北京117電(記者姚斯彥)爐灰搞建材,石頭能造紙。這是鶴壁市將生産廢料變廢為寶的絕招。十八大代表、鶴壁市委書記丁巍6日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興致勃勃地介紹了這座淇河畔的城市如何通過迴圈發展體係,從“黑、白、灰”的“資源城”實現向宜居魅力“生態城”的轉身。

鶴壁素以富有黑(煤炭)、白(百雲岩)、灰(水泥灰岩)資源著稱。為擺脫過分依賴資源性産業的痼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近年來,該市明確把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作為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戰略舉措。

“我們構建迴圈型工業體係,為的是加快推動工業結構朝著‘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集聚集約度、高資源産出率’的方向轉型升級。”丁巍介紹,鶴壁市圍繞煤電化材、食品加工、金屬鎂加工等主導産業的資源綜合利用和産業鏈延伸,出臺了一係列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構建煤電化材、食品加工、金屬鎂等迴圈經濟産業鏈。

以神奇的“石頭變紙”為例,鶴壁潔聯公司利用工業固態廢料煤矸石造紙,每生産一噸紙比傳統造紙方法節約木漿30%以上、節約用水150噸以上。同樣本著“吃幹榨凈”思想,鶴壁還圍繞煤電生産過程探索實現煤矸石、粉煤灰、煤層氣、礦井水等廢棄物的再利用,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炭—煤層氣—電力、煤炭—煤化工—建材等迴圈産業鏈。

丁巍説,鶴壁市通過構建迴圈型工業、迴圈型農業和迴圈型城市三位一體的迴圈經濟體係來發展迴圈經濟,這是一個嶄新的思路。除了從生産過程到生産廢料的“吃幹榨凈”,鶴壁還加大力度推進産業集聚區規劃建設,把工業、農業、城市互動成一體,實現“産城一體,推進産業迴圈式組合、資源迴圈式利用和企業迴圈式發展,實現土地集約利用、能量梯級利用、資源綜合利用、廢水迴圈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

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鶴壁市GDP總量增長了3.5倍,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5倍。丁巍説,這個城市每年空氣優良和水質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都在330天以上。被鶴壁人視為母親河的淇河是一條擁有獨特風土人情的文化河,《詩經》裏有“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的描寫,李白詩作中也有“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衝”的記錄,現在通過保護,淇河水質清澈見底,成為我國華北地區的一條沒有被工業污染的“生態河”。

“農業生産也搞迴圈型,比如農民種糧食喂豬,將豬糞發酵形成沼氣,沼氣進入農民家,原來家家點柴火,現在使用清潔能源。農民不僅糧食增收,而且通過養殖增加了收入,而且也提升了生活品質。”丁巍認為,迴圈經濟使人民群眾享受到了物質成果,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體現了社會的進步。

在中原經濟區建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丁巍感受到了鶴壁加快轉型的重大機遇。今天的鶴壁,正在積極探索一條“兩不三新”的路子——就是以不犧牲農業和糧食、不犧牲生態和環境、新興城鎮化引領、新興工業化主導、新興農業現代化為基礎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

分享到:
( 編輯:姚潤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