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11月19日電 熱點問答丨美國將沙特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三問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日前訪美,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特朗普18日晚宣布,將沙特列為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友。何謂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友?沙特將因此獲得何種待遇?對地區局勢有何影響?
何謂非北約主要盟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目前共有32個成員國,《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規定了締約國的集體防禦義務。
1987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為一些非北約成員國的美國盟友創設“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1996年, 美國將非北約主要盟友納入對外援助和軍售法律,使其進一步成為美國政府一個標準化、可擴展的地緣政治工具。
據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的名單,目前美國的非北約主要盟友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巴西、哥倫比亞、埃及、以色列、日本、約旦、肯尼亞、科威特、摩洛哥、新西蘭、巴基斯坦、菲律賓、卡塔爾、韓國、泰國和突尼斯。
這份名單並不是固定的。例如,阿富汗曾被列入這一名單,之後被移除。
沙特將獲何種待遇
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情況説明書,被美國定為非北約主要盟友的國家可享有美國在國防貿易和安全合作領域提供的特定優待,但美國不對這些國家承擔任何安全義務。
沙特《中東報》19日報道説,非北約主要盟友擁有多項主要特權,包括優先獲得美國先進武器和軍事技術、以優惠價格或便利條件購買或租用美國多餘的軍事裝備等。美國也因此獲得在盟友國家境內部署緊急使用的美軍裝備、進行聯合軍事訓練與情報合作等便利。
報道説,由於與美國長期的戰略夥伴關係,沙特實際上幾十年來已享有上述大部分特權,但正式成為非北約主要盟友使其權利在法律上得到保障,不受美國政府更迭影響。
美國一些智庫專家將設立非北約主要盟友稱為美國外交的“低成本戰略杠桿”,即美國不提供安全承諾,避免增加安全負擔,卻能確保這些準盟友在武器採購、軍事訓練、後勤保障、科技合作等方面深度依賴美國,從而在地緣政治中保障美國利益,加強美國軍事滲透和話語權。
對地區局勢有何影響
沙特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正面報道。沙特《阿拉伯新聞》説,美國將沙特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標誌着沙美兩國防務關係的顯著提升,“為更深入的軍事合作鋪平了道路,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除沙特外,美國在中東的非北約主要盟友還有巴林、埃及、以色列、約旦等。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國家採購美制武器裝備,武器體系趨於統一,綜合防空和反導能力得以提高。美國則通過給予這些國家非北約主要盟友地位,擁有波斯灣前沿基地群,強化了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礎架構,這有助於美國遏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加強了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子昕説,美國的中東同盟體系存在明確的“等級制”,以色列位於美國在中東同盟體系中的最上層,也是美國硬實力的延伸,美國必須保證以色列在地區內的軍事威懾,這也寫在美以兩國相關合作協議中,其他非北約主要盟友的存在不會影響美國對以色列的承諾。
以色列區域外交政策研究所專家羅埃·基布裏克説,以色列此前一直嘗試把沙特向美國提出的安全要求與以沙關係正常化進程捆綁,過去這一策略比較成功。但如今,兩者被拆開後,沙特可以憑藉自身資金從美方獲取支持,以色列則失去籌碼。基布裏克認為,美國將沙特列為非北約主要盟友對地區局勢的影響以及各方如何應對有關發展態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參與記者:羅晨、路一凡、王卓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