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哥倫比亞聖瑪爾塔11月14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聖瑪爾塔——拉美與世界平等對話的舞&
新華社記者廖思維 李子健 王林園
從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乘飛機向北飛行約一個半小時,記者抵達了哥倫比亞最古老的城市——馬格達萊納省省會聖瑪爾塔。第四屆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拉共體)-歐盟峰會日前在此舉行,兩個地區的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共同探討可再生能源、糧食安全、技術創新等議題。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在峰會開幕式上説,原住民將聖瑪爾塔境內的內華達山脈稱作“世界的心臟”,在此舉辦峰會就是為了呼籲人們“守護這個世界——守護自然、生命以及人類的共存”。

這是11月10日在哥倫比亞聖瑪爾塔拍攝的西蒙·玻利瓦爾雕像(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廖思維 攝
聖瑪爾塔見證了拉美大地從血腥征服走向平等對話的歷程。
1525年,西班牙探險家羅德里戈·德巴斯蒂達斯建立聖瑪爾塔市,使之成為南美大陸上最早的殖民城市之一,同時也是連接歐洲與新大陸的重要節點。為開闢殖民航線,征服者在聖瑪爾塔地區發動了血腥征戰,許多原住民在戰火、疾病與強迫勞役中喪生,大量黃金、珍珠等物資從這裡被運往歐洲。
在抵抗殖民者的過程中,原住民被迫退守內華達山脈,守護“世界的心臟”。
大約三個世紀後,獨立運動在這片土地上形成浪潮。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率領軍隊南征北戰,先後解放了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等國,並參與建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雖然多重因素使他的統一設想未能完全實現,卻給後世的一體化運動帶來深遠影響。
2011年12月,拉共體正式成立,宗旨是加強對話與合作、深化地區一體化建設。本屆拉共體-歐盟峰會通過聯合宣言,重申雙方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特別是各國主權平等、尊重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及和平解決爭端,反對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在峰會期間説,500年前,聖瑪爾塔見證了拉美大地的衝突與分裂;而今,它成為對話與合作的舞&。
哥倫比亞走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莉娜·盧娜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拉共體自成立以來,就是一個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為主體的對話&&,在本屆峰會中,參會國家積極探討能源轉型等議題,強化同其他地區的&&,反映了“與世界平等對話”的核心精神,而非“在美國設定的框架下開展合作”。
作為峰會主辦地,歷經滄桑的聖瑪爾塔也以全新面貌展示在世界面前。據哥倫比亞《時代報》報道,聖瑪爾塔市政府大力推進可持續城市發展與自然旅游項目,包括修復老城區、擴建機場、新建旅游碼頭等,強化海陸空聯通。哥倫比亞代外長羅莎·比利亞維森西奧在一場記者會上説,峰會期間全市酒店入住率接近100%,經濟活力與文化交流顯著增強。
當夜幕降臨,海岸線上的燈火連成一片。從殖民起點到對話舞&,聖瑪爾塔見證了拉美大地從被征服到自主發聲的歷程。在“世界的心臟”,拉美正以對話回應歷史,以合作塑造未來,讓世界傾聽來自全球南方的聲音。

這是11月9日在哥倫比亞聖瑪爾塔拍攝的西蒙·玻利瓦爾雕像(手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廖思維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