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手們專注調試輻射監測設備、快速識別威脅職業健康的危害因素、手持胸片湊近觀片燈判斷職業疾病……在首次全國職業健康職業技能競賽中的實操現場,專業比拼的緊張感撲面而來。
這場由國家衞生健康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組織的賽事,以“弘揚工匠精神,建設健康中國”為主題,既是一場專業技能巔峰對決,也讓人們看見萬千勞動者背後,那份堅實有力的健康守護力量。
賽場上,超過半數的參賽選手來自地市、縣區的工作一線,有臨床醫生、公共衞生醫師、疾控工作人員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職業健康“守門人”。
11月12日,選手在操作技能競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走進實操考場,來自重慶疾控一線的胡崇民正按要求進行呼吸性粉塵採樣,“比賽項目來自我們的日常工作,現場粉塵種類繁雜,必須精準判斷後,再選擇合適的採樣設備”。
胡崇民常年扎根檢測現場,每年要跑30多家企業開展重點危害因素檢測,“每一次檢測都得嚴謹細緻,這關係着勞動者的健康安危,容不得半點敷衍”。
話語樸實,卻藏着沉甸甸的責任。守護職業健康,就是守護億萬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守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民生溫度。
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是這份守護最堅實的支撐。截至目前,我國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已經超過10萬名,正是無數如胡崇民的從業者,為職業病防治築就了一道堅實防線。
“十四五”期間,這支職業病防治隊伍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對30余萬家用人單位開展了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為7600多萬名勞動者開展職業健康檢查、對12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職業健康幫扶。
11月12日,選手在操作技能競賽中。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大賽落幕不是終點,而是推進職業健康事業發展的又一個新起點。”全國職業健康職業技能競賽決賽職業衞生監測評估組組長李濤説,希望參賽選手能在同&競技中切磋交流、找準提升方向,以賽促學、以學促幹。
近年來,一張職業健康“防護網”也在不斷織牢織密:660多項職業衞生、放射衞生技術標準相繼頒佈,為行業立起規範標杆;新版《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覆蓋12大類135種職業病;每年有大約2000萬人次勞動者接受職業健康檢查,健康防護關口前移。
從賽場比拼到日常堅守,每一份努力都在為勞動者保駕護航。隨着專業力量持續匯聚、防護體系不斷健全,職業健康的底色必將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征程中愈發鮮亮。(記者彭韻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