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約翰內斯堡11月14日電 專訪|全球南方國家不僅要“在場”,更要“發聲”——訪非盟新聞司司長萊斯利·裏徹
新華社記者劉方強 曾濤
非洲聯盟(非盟)新聞司司長萊斯利·裏徹1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當今國際秩序正經歷深刻變革,全球南方國家普遍呼籲實現公平代表性和平等發展權。非洲正努力從“被討論的對象”轉變為全球議題的共同制定者,並與中國及其他全球南方夥伴攜手在氣候、金融、數字治理等領域發出更有力的聲音。
由新華通訊社聯合非盟、南非獨立傳媒集團等機構共同舉辦的“全球南方”媒體智庫高端論壇中非夥伴大會13日至14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裏徹代表非盟出席此次活動。
裏徹&&,此次論壇的召開正值國際體系變革的關鍵時刻。全球秩序正處於轉型期,經濟活動的中心正在全球南方地區不斷涌現,非洲的聲音在這些轉變中至關重要。
她指出,媒體在促進民心相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通過非中媒體之間的合作,雙方能夠更好地講述故事,展示雙方人民和各自國家在合作與發展方面的努力,從而實現共同發展。
“智庫同樣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們往往是許多政策討論的基礎。當媒體和智庫結合起來時,就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把來自科研、學術界以及決策層的代表們匯聚到一起,推動對發展目標的共同理解,確保我們的政策在非中之間能夠被更好地解讀與落實。”裏徹説。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本月下旬將在約翰內斯堡舉行。非盟於2023年9月受邀加入二十國集團,中國是第一個明確表態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的國家,並支持非盟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
裏徹認為,非盟加入二十國集團不但具有象徵意義,還意味着非洲在多邊體系中擁有了更廣泛的代表性。通過二十國集團和中非合作論壇等機制,非盟在增強非洲國家在全球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裏徹同時強調説,全球南方國家不僅要“在場”,更要“發聲”。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將首次在非洲舉行,非洲和中國等全球南方力量可以利用該&&,“不僅讓我們的聲音被聽到,更讓我們的利益訴求被理解、被落實,從而在多邊體系中實現更公平的代表性”。
在她看來,不少國際機構誕生時,許多全球南方國家尚未獨立,這導致它們在這些體系中缺乏代表性。“今天,當談論多邊機構改革時,我們必須確保獲得更加公平的代表權。”
裏徹以當前的國際金融體系舉例説,很多規則並非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而是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國家的發展空間,因為它們在設計時並不是從服務發展中國家的角度出發的。
“因此,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這些機構的初衷與利益結構,確保‘全球南方’的聲音能真正被聽見。”她説。
裏徹&&,非洲與中國在團結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追求共同發展。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雙方在貿易、基礎設施、技術、公共衞生、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廣泛合作。她強調,與中國的合作拓展了非洲人民的發展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