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從“牛奶工坊”到資源中樞——探訪荷蘭弗萊巴牧場的智慧農業創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3 16:27:09
來源:新華網

記者手記丨從“牛奶工坊”到資源中樞——探訪荷蘭弗萊巴牧場的智慧農業創新

字體:

  新華社海牙11月12日電 記者手記|從“牛奶工坊”到資源中樞——探訪荷蘭弗萊巴牧場的智慧農業創新

  新華社記者王湘江 邵海軍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奶牛牧場的主産品理所當然是牛奶。但新華社記者近日在荷蘭知名家族奶牛養殖企業——弗萊巴奶牛有限公司牧場(簡稱弗萊巴牧場)採訪時發現,這裡早已擺脫了對“賣牛奶”的單一依賴,正在通過數據驅動、廢棄物循環利用、高附加值産品開發以及區域協同等,悄然進行一場智慧農業創新。

  荷蘭,國土面積僅約4.2萬平方公里,卻孕育了年出口額超110億歐元的乳業體系。在有限土地資源與嚴格環保法規的雙重約束下,荷蘭乳業逐步形成了以創新驅動和綠色轉型為核心的發展路徑。弗萊巴牧場的實踐,正是這一路徑的生動例證。

  走進弗萊巴牧場的擠奶廳,映入眼簾的不僅是能同時容納80頭奶牛的現代化擠奶轉盤,更是每頭奶牛脖子上佩戴的智能項圈。這看似普通的項圈,是牧場蒐集重要數據的“神經末梢”。

  “每一個項圈都內置了傳感器和計步器,”瓦赫寧根大都市食品集群管理合夥人彼得·斯梅茨博士向記者解釋,“通過步數變化,我們可以精準判斷奶牛是否生病或進入發情期。每當奶牛進入擠奶廳,數據便被實時讀取、記錄和分析。”

  在弗萊巴牧場,數據決策已融入日常管理。每一次擠奶,系統都會自動測量每頭牛的産奶量、乳汁的乳脂率、蛋白質含量及電導率。例如,乳汁電導率是衡量奶牛健康的重要指標,尤其用於乳腺炎的早期發現。這些海量數據經系統分析後,可直接指導飼養策略的調整。當系統發現某頭奶牛産奶量異常下降時,會立即標記,工作人員便可及時進行健康檢查。

  “我們每週二下午都會與獸醫和飼料公司的專家開會,專門分析這些數據,尋找可以改進的環節,”斯梅茨介紹,“這是一個持續監控、評估與優化的閉環。”

  據介紹,弗萊巴牧場是荷蘭大型私有奶牛牧場之一,其規模化運營為前沿技術的應用與複雜系統的構建提供了關鍵基礎。在這裡,最引人注目的並非2600頭奶牛的龐大數量,而是牧場通過技術手段將傳統養殖中令人頭疼的廢棄物變為寶貴資源的循環體系。

  在這裡,糞肥實現了從污染源到資源庫的徹底轉變。弗萊巴牧場計劃於明年正式投運一套三級糞肥處理系統。該系統第一級實現“能源化”,通過建造專用的沼氣池,將糞污轉化為綠色沼氣,在滿足牧場自身能源需求後,還可向周邊社區供電。第二級實現“資源化”,發酵殘渣被分離為固態和液態,固態部分經堆肥成為溫室種植的高品質基質;液態部分則被提煉成再生營養液,這種營養液已被荷蘭法規認可為化學肥料的有效替代品。第三級實現“水循環”,處理過程中産生的凈化水用於灌溉周邊農田,實現水資源閉環利用。

  此外,弗萊巴牧場的主要産品已不再是常見的液態奶,而是附加值更高的奶製品及其衍生産品。例如,在擠奶後至關重要的“黃金一小時”內,牧場工作人員會迅速從牛奶中分離出高價值的乳鐵蛋白。

  “一克乳鐵蛋白價值3歐元,而提取兩克乳鐵蛋白所需的牛奶成本僅約1歐元。”斯梅茨為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這種蛋白被添加到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功能性食品中,極大地提升了産品的附加值。目前,弗萊巴牧場的産品線已從基礎的液態奶和奶油,拓展至乳鐵蛋白、有機肥和綠色能源等多個維度。

  弗萊巴牧場還主動打破産業壁壘,構建更廣闊的區域協同生態網絡。牧場與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建立了緊密的産學研合作。早在數年前,雙方就將牧場作為大學的實驗室,共同開展了甲烷捕獲、垂直農場飼料生産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弗萊巴牧場與鄰近的蔬菜種植戶達成了土地輪作協議。雙方的作物在彼此的土地上輪換種植,不僅有效防控了病蟲害,更優化了土壤養分結構,實現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協同增效。

  面對荷蘭日益緊張的電網負荷,牧場計劃將多餘的綠色沼氣接入區域能源網絡,以提升整個社區的能源韌性和綠色水平。

  斯梅茨説,弗萊巴牧場的目標不是成為更高效的牛奶生産商,而是成為能夠整合數據、循環資源並廣泛連接的智慧農業生産單位。這或許也正是荷蘭畜牧業的發展方向。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