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鑒丨記者觀察:人才流失已到了必須要關注的時候——突尼斯發展面臨關鍵挑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3 17:03:03
來源:新華網

列國鑒丨記者觀察:人才流失已到了必須要關注的時候——突尼斯發展面臨關鍵挑戰

字體:

  新華社突尼斯11月13日電(記者黃靈)突尼斯坐落於北非地中海沿岸,擁有古老輝煌的歷史文化,其經濟發展曾在非洲國家中獨樹一幟,被譽為“地中海明珠”。但近20年來,這個北非國家的發展陷入停滯,失業率高企,導致大量知識精英遠走他鄉。多位有識之士警告説,人才外流影響國家發展,已到了必須要關注的程度。

  經濟低迷 工程師外流

  3000多年來,從迦太基文明到阿拉伯文明,歷史變遷在突尼斯留下形形色色的印記,也讓這個國家的文化色彩斑斕。

  這是10月8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的傳統手工藝品博覽會上拍攝的突尼斯手工藝品。新華社發(阿代爾攝)

  在阿拉伯世界,突尼斯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12年免費教育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全國實行,突尼斯電影、戲劇和文學水平在非洲國家中名列前茅。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數據顯示,突尼斯在2000年至2010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4.2%。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後,突尼斯陷入以低增長、高通脹和高債務為特徵的經濟衰退,2011年至2019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僅為1.8%。

  據世界銀行數據,儘管突尼斯經濟在2021年與2022年分別實現4.3%和2.7%的增長,但隨後的復蘇勢頭受挫,2023年增長率降至0%,2024年僅小幅回升至1.4%。

  突尼斯的經濟與社會正面臨雙重考驗。作為支柱産業的旅游業易受安全、政治事件衝擊;經濟增長乏力,國內需求疲軟;社會承受失業與通脹雙重壓力,技術人才外流嚴重。

  據突尼斯國家統計局2025年數據,該國平均失業率達到15%,25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在25%以上,2022年至2024年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率在22%至25%之間。

  今年3月,突尼斯工程院院長卡邁勒·薩赫儂告訴媒體,在突尼斯工程師聯合會註冊的9萬名工程師中,已有3.9萬人遠走他鄉。在突尼斯每年超過8000名工程專業畢業生中,有近7000人選擇出國,前往歐洲、海灣國家甚至澳大利亞等。

  突尼斯工程師擁有良好的專業能力,通常會好幾門語言,能快速融入當地社會。

 2022年6月27日,行人走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中心的街道上。新華社發(阿代爾攝)

  “這代表着國家人力和物力資源被浪費,”薩赫儂説,“我們每年用於工程師培訓的費用高達約6.5億第納爾(約合2.15億美元)。”

  收入差距是導致突尼斯工程師外流的一大因素。在突尼斯私營部門,一名剛畢業的工程師月薪在600至800第納爾之間(約合193至258美元),其中包括200第納爾(約合64美元)的政府補助。即使在北非,這也是較低水平——鄰國摩洛哥工程師的平均工資是突尼斯的4倍。

  薩哈拉·艾哈邁德2022年從通信工程專業畢業後,在突尼斯僅工作了3個月便憑藉法國工作合同定居巴黎。她回憶説:“當時工資不超過800第納爾(約合258美元)”,而如今在法國的收入“不低於1700歐元(約合1999美元)”。艾哈邁德坦言,雖然巴黎消費不低,但這份收入能保證她的日常生活。

  突尼斯戰略研究所去年7月發布的研究報告《突尼斯工程人才流失:原因、後果和經濟政策建議》認為,工程師大量流失已對該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構成直接威脅。

  醫生出國“討生活” 人才“回血”受關注

  除工程師外,突尼斯醫學院畢業生以及年輕醫生也是出國“討生活”的主要人群。

  突尼斯2020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幾乎所有醫學專業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準備畢業後前往其他國家,主要原因包括本國醫生收入低、當地公立醫療落後、自身發展受限等。

 4月26日,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人們在國際書展上選購書籍。新華社發(阿代爾攝)

  首都突尼斯市一家醫院的院長裏達·達維接受採訪時説,突尼斯的醫生“移民潮”對當地醫療機構影響極大,特別是內陸和南部沙漠地區。與首都及其他大城市相比,這些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醫務人員短缺情況更為嚴重。

  據突尼斯2023年公布的一項統計,每年約有80%剛畢業的年輕醫生離開突尼斯,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是他們奔赴的主要目的地,其次是海灣國家和加拿大。

  達維説,2018年至2019年,突尼斯向國外移民的醫生數量約為350人,2021年至2022年增至800人,2023年更是飆升至1300人,這對突尼斯醫療系統來説無疑是很壞的消息。

  突尼斯前衞生部長費薩爾·本·薩利赫對這一現象深表擔憂。他説,在突尼斯,培養一名醫生需要10年時間,政府為每名醫生的投入平均高達15萬第納爾(約合5.2萬美元)。

  突尼斯公共衞生醫師、藥劑師和牙醫聯合會秘書長伊馬德·赫萊菲認為,由於目前經濟發展遇到不少困難,國家對醫院的投入不會有較大增長,短時間內要改變醫生外流狀況不太可能。突尼斯原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部長蒙塞夫·布卡蒂爾2023年警告説,突尼斯的人才外流已到了必須要關注的程度。

  2024年3月11日,人們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的一個市場購買食品。新華社發(阿代爾攝)

  換個角度看,一些突尼斯專業人才在國外發展對國家也有益處。一方面,海外突尼斯人每年會向國內匯入大量資金,客觀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另一方面,不少在國外發展多年的專業人才會出於各種原因返回突尼斯,這些工程師和醫生等的回歸能推動國內圈層的進步和發展。

  在法國從事通信工作的薩哈拉説,國外的生活並非處處如意,與法國同事相比,她的收入更低,隨着歐洲國家對外國移民的各類限制性措施增加,她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困擾。薩哈拉承認,與許多在國外打工的同胞一樣,她也曾考慮在積累足夠技能、經驗和資本後返回突尼斯就業,她相信突尼斯會越來越好。

  如何將人才壓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將“失血”轉化為“回血”,是突尼斯亟待破解的課題。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