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手記|萬國宮裏一把空椅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0 18:12:54
來源:新華網

日內瓦手記|萬國宮裏一把空椅子

字體:

  新華社日內瓦11月10日電 日內瓦手記|萬國宮裏一把空椅子

  新華社記者石松

  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內,當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主席、瑞士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代表於爾格·勞貝爾7日宣布對美國的第四輪國別人權審議無法正常進行時,會場一隅顯得格外醒目——美國代表的位置空空如也,各國記者舉起相機,對着那把空椅子拍照,記錄下這歷史性一幕。

  國別人權審議又稱普遍定期審議,是各國在聯合國框架內就人權問題進行平等坦誠交流、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的重要&&。代表歐盟發言的塞浦路斯代表在會上&&,普遍定期審議之所以被視為促進全球人權獨特而關鍵的機制,正是因為其一以貫之的“普遍性”原則,歐盟對美國未能參與審議深表遺憾。

  事實上,美國早在8月就已單方面通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美國不會參加本輪審議,隨即引發各方批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人權項目主任賈米爾·達瓦爾説:“特朗普政府抵制國別人權審議的決定,意在逃避責任,開創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

  審議當日,由於美方代表沒有出席會議,原定的互動審議程序無法按通常方式開展。勞貝爾只能在會上宣布,他已向人權理事會提交了一份決定草案,該草案對美國拒絕參加本輪審議&&遺憾,並敦促其恢復與審議機制的合作。隨後,人權理事會47個成員國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了該決定草案,以應對美方缺席這一情況。

  按照程序規定,所有在11月接受審議的國家,均需在8月初前提交一份國家報告,系統説明其履行人權義務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但此次美國並未提交該報告。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院副教授唐穎俠對新華社記者説,此前也有國家因能力不足等原因推遲提交報告或延後審議,但像美國這樣,既未提交國家報告、又拒絕出席審議會議的情況,在該機制運行史上尚屬首次。

  美國缺席本輪審議並非孤立事件。近年來,美國在多邊人權事務中的選擇性參與和雙重標準已引發廣泛關注。在日內瓦長期關注聯合國人權機制運作的國際人權和社會發展協會顧問戴維·洛佩斯對記者&&,美國自詡為“民主與人權的捍衛者”,但其在人權條約批准、國際機制履約、對外政策實踐等方面的表現,與這一説法存在明顯落差。

  美國對外政策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此舉“突然且史無前例”,令人質疑美國對國別人權審議機制以及整個多邊人權體系的承諾。

  今年2月,超過60名聯合國獨立專家發表聯合聲明,對特朗普政府企圖削弱美國國內人權保障、破壞國際人權與人道主義治理體系的做法&&關切。聲明指出,美國退出人權理事會、世界衞生組織以及制裁國際刑事法院法官和檢察官等行動已在全球範圍造成負面影響。

  正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前獨立專家阿爾弗雷德·德扎亞斯7日在日內瓦一場民間組織的活動中所説,為什麼美國認為自己可以凌駕於人權理事會之上,凌駕於國際法之上?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非營利性法律組織“維護憲法權利中心”宣傳主任納迪婭·本·優素福當天説,美方的缺席舉動“令人震驚”,對世界秩序朝着平等、正義方向發展構成了威脅。對於美方這種凌駕於人權理事會的舉動,“我們必須竭盡所能予以抵制”。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