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世界經濟也是一片大海,世界大海大洋都是相通的。作為中國聯結世界的重要橋梁,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着眼於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2018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話語猶在耳畔。
年年相約,越辦越好。進博會已成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共享市場機遇、共謀未來發展的重要&&。今年進博會的參展企業數量再創歷史新高,充分彰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和活力。

嘉賓在第二十四期“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錄製現場。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11月9日,新華社推出第二十四期“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邀請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李國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王文,美敦力大中華區企業事務和傳播副總裁曹珊,共話第八屆進博會依託中國大市場為世界經濟帶來的新機遇。

盛會擴容升級 讓世界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

這是11月5日拍攝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新華社記者 王婧嬙 攝
透過中國經濟圓桌會在第八屆進博會3號館技術裝備展區的半透明演播室,AI人工智能、新材料、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的巨幅標識映入眼簾,眾多世界一流科技企業的展&盡收眼底,星羅棋佈、燈光璀璨。
“連續參加8屆進博會,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李國清感慨。
他列舉了一組數據:本屆進博會上,全球4108家企業參展,其中全球500強和龍頭企業290家,囊括全球前十汽車整車企業、全球前十電氣工業行業企業、全球三大礦業公司等;事業部門負責人以上高管有100多位出席……
“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市場投下集體信任票的表現,他們願意對中國市場作出長期承諾。”李國清説。
當前,國際經貿形勢不確定性上升,進博會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稀缺的東西總是具有巨大的魅力,當今世界最稀缺的是市場。”王文説,中國發展的確定性、開放的確定性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寶貴機遇。
在他看來,當前,一些國家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暗流涌動,中國高舉自由貿易的大旗,實際是對全球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的有力對衝。進博會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國家級展會,為各國企業提供了共享機遇、深化合作的重要&&。
第八屆進博會又一次向世界傳遞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確定性”信號,讓全球客商深耕中國的底氣更足了。
“連續8年參展進博會,我們引入了500多款創新産品,首發首秀有70多款,很多産品現在通過國家政策加速落地,已經成功上市,使中國臨床患者受益,我們特別有自豪感。”曹珊説,通過參與進博會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開放包容的信心和決心,真切感受到營商環境在持續優化。
從東南亞水果到非洲農産品,從日韓美粧到歐美創新藥械,全球好物齊聚進博會,背後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釋放的巨大需求。

11月6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農食産品展區一家新西蘭蜂蜜品牌展&,參展商身穿蜜蜂和養蜂人服裝道具招徠顧客。新華社記者 劉佳琪 攝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來講,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已經超過美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就是進博會最大的魅力所在。”王文説,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人,市場潛力巨大。
“中國這麼大的市場規模優勢,進博會能做什麼呢?我們在現場推動它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李國清説,2018年以來,來自各方面的40多個交易團、700多個交易分團,實現了每年大約800億美元意向成交金額,累計意向成交金額5000多億美元。
一展匯世界,一展惠全球!“進博會現場就是展示中國強大購買力的生動窗口。”李國清説。

創新開放合作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注入新動力
“美敦力今年參展面積是歷屆最大的,帶來的展品也是最多的。”曹珊説。
基於對中國市場的堅定看好,美敦力今年帶來100多個創新産品,包括一個全球首展、一個亞太首展,以及5個中國首展。截至目前,美敦力已有33款在進博會首秀的“明星展品”轉化為“中國商品”。
越來越多企業像美敦力一樣,奔赴中國大市場這片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本屆進博會上,全球企業帶來461項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初步估算,其中有200多項是全球首發。
“進博會帶動了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名詞就是‘首發經濟’。”在王文看來,進博會展示和引進的新品代表了世界各國的最新技術、創新水平、審美標準,有助於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時促進中國市場提供更好的制度與服務供給,催生帶動更多新的服務和業態,進而吸引更多人才聚集中國,這就是創新驅動。
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環境複雜多變的當下,各國都在尋找新動能,創新的意義不言而喻。
“新賽道的産生,離不開資本、離不開技術、離不開市場,中國在這三方面都有獨特的優勢,對接中國的資本、中國的市場,進博會是一個最好的切入口。”李國清説。

11月6日,參觀者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美敦力公司一款超硬導絲産品展&前駐足觀看,這是該産品的全球首展。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不久前,美敦力在華首個數字化醫療創新基地在北京落地。“北京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領域的發展全球領先,同時擁有大量的人才和最頂尖的三甲醫院,這一項目的落地可以説是應運而生。”曹珊説,非常期待通過加強同中國本土的創新力量合作,助力美敦力成為整個行業的全球引領者。
匯天下之物産,創科技之新潮,促商貿之流通。進博會不僅是展示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的“大舞&”,也是進一步融入中國市場的“加速器”,還是觀察行業趨勢的“望遠鏡”。
“三星連續8年參加進博會,8年裏累計對華新增投資達270億美元”“主營生活水處理設備的漢斯希爾公司,跟着‘進博會走進地方’活動,去到一個地方就落地一個項目”……李國清述説着一個又一個“展商變投資商”的故事。

11月5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技術裝備展區,三星展&工作人員在介紹能識別食材的AI冰箱。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這份由進博會帶來的機遇,不僅屬於“四葉草”,也在全國各地播種開花。
李國清介紹,進博會每年會安排2場左右“走進地方”的大型貿易對接活動,下半年還有約30場路演,邀請全球展商走進中國不同城市,與相關部門、企業洽談,共話合作共贏。
匯聚商品、企業、資源,統籌出口和進口,打通生産和消費,聯動投資和招商……進博會日益成為産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的重要窗口,助力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增強,全球經貿脈絡更加通暢。
“進博會,與世界同行,與時代同行,與每一個人分享中國的開放發展紅利和機遇。”王文説。

用好進博&& 以開放之姿共創美好未來
“首屆進博會後,盧旺達發展委員會與中國某新零售商超簽署了合作備忘錄,被稱為‘盧旺達老乾媽’的辣椒醬迅速在中國市場走紅,帶動盧旺達的青年返鄉種辣椒,收入增長四至五倍。”李國清説,進博會幫助發展中國家産業發展、改善民生,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11月7日,人們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家展盧旺達館洽談。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 攝
首設亞非産品專區;為來自3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展商提供支持;與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個貿易促進機構和商協會緊密合作,服務外國中小企業開拓中國市場;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首次圍繞“增強全球南方經濟韌性”和“全球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討……
讓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同頻共振,進博會國家展、企業展,同期舉辦的虹橋論壇,每一項都彰顯鮮明的開放包容特色。

11月6日,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專場推介活動”分論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新華社記者 陳浩明 攝
“推進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體現了新時代中國的自信。”王文説,進博會推動中國和世界各國提升標準對接、優化開放生態,是加強貿易強國建設的重要動力。
越辦越好,源於與天下同利。通過進博會&&,中國持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知識産權保護等開放創新,打造“投資中國”“購在中國”“出口中國”等品牌,為“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我們期待借助進博會的&&,能夠共享創新,共創生態,共赴健康、美好的未來!”曹珊説,美敦力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受益者,未來希望在中國的開放進程中,持續加強創新能力、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進一步提升美敦力的全球競爭力。

11月6日,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宇樹科技展&,人形機器人進行格鬥表演。新華社記者 蔡湘鑫 攝
站在進博會這個“入海口”,見證百川入海,感受動能澎湃。
“進博會走出了具有特色的開放足跡,那就是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促共享。”李國清説。

文字記者:謝希瑤、鄒多為、黃韜銘、周蕊
統籌:尹一如、賈真、吳建路、馮筱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