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丨水飛薊:地中海紫色小花的中國傳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0 15:46:05
來源:新華社

中國故事丨水飛薊:地中海紫色小花的中國傳奇

字體:

  遼寧,盤錦港,集裝箱吊臂有條不紊地裝卸着一批印有“中國國禮”標識的貨物——“蘇薊水飛薊籽油”。這批剛從遼寧豐瑞天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瑞天成”)生産線下來的産品,即將搭乘遠洋貨輪發往德國、韓國等地。

  水飛薊,原産於地中海地區,上世紀50年代以觀賞植物身份引入中國,70年代後期,隨着對水飛薊藥用價值研究的深入,水飛薊在中國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東北三省及華北等地産量逐漸增大。

  水飛薊素是水飛薊種子的提取物,其核心作用集中在抗氧化、抗炎、穩定肝細胞膜,可應用到醫學、食品、化粧品等領域。40多年來,這朵紫色小花不僅成為中國黑土地上的致富花,更成為搭載着“中國製造”責任與智慧的“國禮花”走遍世界。

  中國黑土地邂逅地中海紫色花

  時間倒回1978年春天,盤錦市盤山縣沙嶺鎮的河灘地上,幾名農技人員小心翼翼地播撒一批特殊種子——從西安植物園引進的水飛薊籽。彼時的盤錦部分地區還是“南大荒”,沙嶺鎮的河灘地每逢汛期常被洪水淹沒,種玉米、高粱有時顆粒無收。當地農技站技術員聽説水飛薊生長期短,洪水來前就能收,他們就帶着農戶們在凍土剛化的田裏種下了第一片水飛薊。

  誰也沒想到,這場“試試看”的種植,竟開啟了一段跨越40年的産業緣分。水飛薊的“過人之處”很快顯現:3月初播種,7月初就能采收,恰好避開汛期;秸稈能肥田,籽渣能喂牛,連榨出的油都清香可口。“水飛薊是個寶,秸稈可肥田,渣子做飼料,水飛薊油純又好”的順口溜,很快在盤錦農村傳開。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盤錦水飛薊素産量已佔全國40%,盤山縣水飛薊綜合加工廠(盤錦第二制藥廠前身)生産的“益肝靈”片劑,成了當時肝病患者的常用藥。

  2025年7月8日在遼寧鞍山拍攝的水飛薊。新華社記者 吳青昊 攝

  81歲的吳煥然至今記得1986年剛到加工廠時的場景:“車間裏就幾&簡易提取設備,用乙酸乙酯提水飛薊素,年産還不到15噸。”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和同事們啃下了技術硬骨頭——1997年,他們成功用丙酮提取替代乙酸乙酯,不僅提高了純度,還降低了成本。

  如今,吳煥然創辦的天源藥業已成為全産業鏈企業,年産水飛薊素300余噸。

  “世界水飛薊看中國,中國水飛薊看盤錦。盤錦市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水飛薊加工基地及水飛薊素出口基地。”盤錦市科技局副局長孫璐璐介紹,目前,盤錦市水飛薊素年産量超1400余噸,佔全世界産量70%以上,水飛薊素出口遍佈40余個國家和地區。

  從“原料藥”到“全産業鏈”的蝶變

  “以前我們把水飛薊素當原料藥賣,一噸才幾萬美元,國外企業加工成保健品,價格翻十倍!”豐瑞天成常務副總經理楊華巍的話裏,藏着盤錦水飛薊産業曾經的“痛點”。轉機始於2018年,豐瑞天成投入千萬元建研發中心,從單純生産原料藥轉向開發終端産品。

  走進豐瑞天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水飛薊素提取車間,工人們正忙碌地生産着出口用水飛薊素。“目前水飛薊素出口量持續攀升,同比增長20%。”楊華巍介紹説,早些年水飛薊素作為原料藥賣到國外很便宜,而國外企業換個包裝或説明書,再轉口賣給其他國家和地區就可成倍加價。“近年來,盤錦市水飛薊企業也一直在增強盤錦水飛薊産業的研發能力,豐富鏈條、增長規模,不斷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轉化。”

  遼寧豐瑞天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裏的水飛薊。(受訪單位供圖)

  在豐瑞天成的産品展廳裏,水飛薊的“變身”令人驚嘆:除了傳統的水飛薊素粉末,還有瓶裝的水飛薊籽油、包裝精美的水飛薊膠囊,甚至添加了水飛薊提取物的面膜。“這款‘蘇薊’水飛薊籽油富含維生素E,在韓國超市上架後,很快成了主婦們的新寵。”楊華巍説,2023年,公司水飛薊油出口額突破2000萬元,成了新的增長點。

  每年3月初,剛剛經歷嚴寒的東北黑土地還沒有完全融化,水飛薊種子便撒向了黑土地,這使得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升。“這兩年,一部分村民靠着種植水飛薊,家庭收入節節攀升,有的村民還新修了房屋,日子更紅火了,村容村貌也提升了一個檔次。”海城種植大戶閆大雷説。

  閆大雷算了一筆賬:“種水飛薊畝産240斤,按去年6元/斤的收購價,每畝能賺1400多元;收完水飛薊再種大豆,一年兩季收入比種玉米多一倍!”2024年遼寧部分地區遭強降水,玉米減産嚴重,但閆大雷的合作社靠“水飛薊+大豆”的模式,不僅沒虧,還讓社員們人均增收5000元。越來越多像閆大雷這樣的農戶跟着這朵“紫色小花”富了起來。

  “中國國禮”背後的盤錦力量

  盤錦的鄉野間,每年5月至6月,成片的水飛薊綻放出紫艷艷的花球,與紅色鹼蓬草、金色稻穗相映成趣,成了濕地城市裏一道獨特的風景。

  2024年9月,商務部授予“蘇薊水飛薊籽油”“中國國禮”稱號的消息,讓盤錦水飛薊産業站上了新起點。在盤錦水飛薊博物館裏,這瓶印着金色“國禮”標識的油,成了最受游客關注的展品。

  如今的盤錦,正加速打造“水飛薊産業新高地”:高升經濟區的水飛薊産業孵化園已入駐12家企業,從種植、提取到深加工形成閉環;當地還制定了《盤錦市推動水飛薊産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未來三年開發水飛薊蛋白飲料、水飛薊護膚品等20餘款新産品。

  “從地中海到中國濕地,這朵花用40多年時間,在盤錦紮下了根。”吳煥然手捧一把飽滿的水飛薊籽,眼中滿是自豪。如今,這朵紫色小花不僅是農民的“致富花”、企業的“産業花”,更成了傳遞中國品質的“國禮花”。

  展望未來,“盤錦要瞄準國際,逐步從原料端向産品端進軍。”盤錦市科技局副局長孫璐璐説,在開發水飛薊素的基礎上,引導企業做好高值化産品開發,進一步擴大産品多樣性、提升科技含量。同時,培育優質種質資源,提高産收率和原料品質。通過不斷開拓産品市場應用業態,構建“種植—加工—研發—銷售—文旅”全鏈條格局,讓“一朵花成就一個産業”。

  

  記者:孫仁斌、王瑩、白涌泉

  視頻:趙泳

  新華社遼寧分社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