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10月10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馬東鐵項目拍攝的鐵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新華社馬來西亞關丹11月3日電 記者手記|在延伸向未來的鐵軌上
新華社記者王嘉偉 程一恒
從車窗向外望,青藍的天空鋪展成幕,雲層在光影中明暗變幻;兩側棕櫚林與湖泊濕地交替掠過,也不乏偶然闖入畫面的猴子、水鳥與野鴨。畫面中央,鋼筋混凝土基座上的軌道折射出金屬光澤,筆直伸向遠方,直到聚成一點。
這是記者驅車行駛在彭亨州境內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馬東鐵)項目五、六分部承建路段上的所見所聞。馬東鐵設計全長600多公里,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連接馬來半島東海岸發展相對滯後的彭亨州、登嘉樓州和吉蘭丹州等地以及首都吉隆坡周邊發達地區。目前,項目建設整體進度已超過80%,預計於2027年正式投入運營。

這是10月10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馬東鐵項目拍攝的鐵軌。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沿着鐵軌方向繼續前行,項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都進行例行監測和檢查。項目團隊在施工前進行細緻考察並制定周密的環保預案;施工期間,盡力將生態影響降到最低,因地制宜建造不同規模的涵洞,方便動物遷徙,同時及時修復周邊植被與水體環境。
“沿線曾發現馬來貘、野豬等野生動物的蹤跡。”馬東鐵項目五分部環境官、來自登嘉樓州的巴爾祖告訴記者,“我們希望鐵路貫通投運後,這些涵洞能夠讓它們安全穿行。”
這些追求發展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嘗試,也正是中馬建設團隊努力的體現。日復一日,他們在林間測繪、在湖畔架橋、在平地夯基,把圖紙上的規劃一點點變成現實。“大家一起埋頭苦幹,不斷克服困難,讓這條鐵路從無到有。”中交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助理邱佩玲説。
“有一次連續下了七天大雨,項目團隊不僅要想辦法排水、保護建材、清理淤積,還得在短暫的晴天搶工期。”馬東鐵項目六分部安全官何健耀説,東海岸地區地勢複雜、雨季漫長,施工條件艱苦,但對建設者而言,能盡快修好一條便道、鋪設一段鋼軌,都是在為當地加速發展“築路”。

10月10日,在馬來西亞彭亨州馬東鐵項目附近,馬東鐵項目六分部安全官何健耀(右)檢查鐵路旁的隔音墻。新華社記者 程一恒 攝
回想每次採訪馬東鐵項目,便捷與時效總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曾指出,馬東鐵不僅是一個現代化、先進和快捷的運輸系統,更將成為沿線地區開拓新增長領域的催化劑。對於馬東鐵而言,便捷不僅意味着速度的提升,更象徵着區域發展的平衡——讓資源、産業與人流在更廣闊的空間中重新連接。
對於當地民眾而言,馬東鐵不僅是一條運輸線,更是一條連接人與人、地區與地區的紐帶。
“將來馬東鐵通車的最大意義,或許就是讓家不再遙遠。”馬東鐵項目五分部財務助理、彭亨州本地華人姑娘洪荔薇説,“很多東海岸的馬來友族離鄉務工,每逢節日返鄉都是難題,有時甚至要堵車近十個小時,而鐵路通車後返鄉耗時能縮減一半。”
“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坐著火車回家過節。”來自吉蘭丹州的維克通兄妹幾年前到西海岸巴生港附近務工,往年節假日跨越整個半島的返鄉路途總讓他們倍感壓力。
“開車常常堵,飛機性價比又低。馬東鐵通車後,乘坐火車回家肯定更方便。”維克通説,期待還能在火車上一路看看沿線的城市與風景,“讓返鄉的旅程更輕鬆,體驗更豐富”。
返程途中,放眼望去,馬東鐵正在向前鋪展。這條貫穿馬來西亞東西海岸的鐵路,不僅縮短了時空距離,更將人與自然、發展與守護、遠方與故鄉緊密相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