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記者手記:每週都在迭代!人形機器人為啥進步“神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02 15:06:55
來源:新華網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丨記者手記:每週都在迭代!人形機器人為啥進步“神速”?

字體:

  新華社深圳11月2日電 記者手記:每週都在迭代!人形機器人為啥進步“神速”?

  新華社記者孫小程、任軍、孫飛

  “每週都在迭代!科幻場景不斷走入現實!”這是記者近日在深圳採訪人形機器人産業時的強烈感受。

  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小眾”在打拳。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掃腿、出拳、跳舞、跨越15厘米高路障、跌倒爬起……在眾擎機器人位於深圳的實驗室,身高1.38米、體重40公斤的人形機器人“小眾”為記者展示了一整套行雲流水的動作。

  “‘小眾’跳舞節奏很快,就算專業舞者,也要學習一下才能跟上它的步伐。”眾擎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姚淇元説。

  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聯合創始人姚淇元介紹機器人“小眾”。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從一年前剛學會模仿人的步伐,到一年後輕鬆實現高難度動作。在場記者不禁發問,人形機器人為何進步如此迅速?未來將如何發展?

  “堅定不移的開源策略正是我們的機器人持續進化的密碼之一。我們將部署代碼和訓練代碼進行開源,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同參與應用生態建設。”姚淇元説,“我們單款産品的版本迭代做到了以周計,從設計圖紙到首&原型機的落地,僅需約6個月。”

  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調試代碼。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開源是底座,協同是關鍵。

  眾擎機器人所在的深圳南山區,有一個發展動能強勁的“機器人谷”。這裡分佈着越疆科技、優必選、雲鯨智能、普渡科技等上百家機器人研發及上下游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院所。

  這是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拍攝的人形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産業園就是産業鏈。依靠深圳完備的供應鏈、産業鏈,我們能夠快速打樣、形成産品。”越疆科技市場總監謝凱旋説。

  自主識別指令、精準抓取食材、控制火候,並能根據用戶需求實時調整……越疆科技自主研發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化身粵菜大師,為記者端出一份香噴噴的煲仔飯。

  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製作咖啡拉花。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在謝凱旋看來,從完成“擦盤子”等簡單動作,到如今獨立完成做煲仔飯等複雜任務,算法持續進化和場景數據反哺缺一不可。

  想要獲得數據反饋,就必須有更多應用場景支撐。企業自身在開拓市場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在不斷開闢新場景,護航機器人企業探路。

  10月29日,在廣東深圳越疆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為記者裝爆米花。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一些機器人企業在新産品發布後,並不能很快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只有在不斷使用過程中,才能看到商業機會。”龍崗區人工智能(機器人)署署長趙冰冰説,“我們已經開放了政務巡檢、巡警、消防等79類機器人應用場景,促進機器人在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場景驗證中加速迭代。除了開放政務場景,我們也在幫助機器人找到更多終端市場應用場景。”

  今年3月,深圳市龍崗區人工智能(機器人)署成立。龍崗區還打造了機器人6S店、機器人劇場、機器人街區,彰顯其搶佔新賽道、搶抓新機遇的雄心。

  10月28日,在位於廣東深圳的機器人6S店內,機器人在彈鋼琴。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

  “我們正在打造一個覆蓋智能軟體、核心零部件、整機集成、場景應用的機器人全産業鏈生態圈。”龍崗區副區長徐紅麗説,“我們正擬定人工智能及機器人安全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對智能機器人運營和應用進行監管,定期開展數據備份、漏洞掃描等安全檢查管理工作,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10月28日,在位於廣東深圳的機器人6S店門口,機器人在跳舞。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10月28日,在位於廣東深圳的機器人6S店門口,機器人在踢球。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這是10月28日在位於廣東深圳的機器人6S店內拍攝的眾擎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這是10月28日在位於廣東深圳的機器人6S店內拍攝的眾擎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劉力航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