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地手記丨亞丁:雖遠離戰火,卻在逐漸窒息的城市-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4 17:46:35
來源:新華網

中東戰地手記丨亞丁:雖遠離戰火,卻在逐漸窒息的城市

字體:

  新華社亞丁10月24日電 中東戰地手記|亞丁:雖遠離戰火,卻在逐漸窒息的城市

  新華社記者穆拉德

  在2025年9月一個悶熱的夜晚,當位於也門南部、瀕臨阿拉伯海亞丁灣的也門城市亞丁電力再次中斷時,我走出家門,陷入黑暗中。整個城市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只能聽見幾&私人發電機在倔強地低鳴。頭頂燈罩破碎的路燈早已熄滅,如同空洞的眼睛。我在心裏默問:我們還要這樣熬多久?

  我的家鄉亞丁,雖然幸運地未遭戰火摧殘,但卻好像被遺棄了,並且正在慢慢窒息。

  我仍記得2015年7月,在沙特等國聯軍支援下,胡塞武裝被從亞丁驅逐出去時,全城一片歡騰。許多人重返家園,市場重新開張,街頭響起孩子們的笑聲。那一刻,和平似乎觸手可及,重建似乎指日可待。

  樂觀情緒在城市裏迅速傳播。有人設想亞丁能重新崛起,成為地區性中心。其實這並非空想——亞丁港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是連通大陸間的重要補給和貿易樞紐;還有人希望亞丁能夠取代被胡塞武裝控制的首都薩那,成為也門新的政治中心。然而,這些如今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十年過去,亞丁儘管仍舊會偶爾被人提起“臨時首都”的榮耀,卻在落寞中被慢慢遺忘。大規模重建從未真正到來,街道依舊黑暗,許多公共設施和私人住宅仍佈滿彈孔。

  整個也門分裂依舊。胡塞武裝盤踞在北部和西部,而南部則依賴沙特、阿聯酋及西方一些國家支持,勉強維繫着一個脆弱的政府。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亞丁的人來説,這種分裂並非抽象的政治概念,而是一堵將祖國割裂、將我們與親友隔離的無形“墻”。

  如今,亞丁宛如一座孤島。過去,我和家人還能開車北上,逃離電力中斷下的難耐酷暑,前往涼爽的高原避暑。現在,這樣的旅程已難以想象。

  道路雖在,卻被各派武裝設置的檢查站切成數段。武裝分子肩背步槍,攔車查證,逐一查看身份證件,決定誰能通行、誰須折返。有時,他們乾脆扣押過路人。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懼取代了人們對自由和舒適的嚮往。

  在亞丁,生活幾乎令人絕望。平均每天停電時間長達15小時至20小時,家家戶戶在酷熱中煎熬。烈日下,街角堆積的垃圾散發着惡臭。人們苦笑着説,戰爭雖然結束了,但黑暗、飢餓、缺水等苦難仍在繼續。“我們正被一點點吞噬,仿佛活着本身就是一種懲罰。”一名亞丁居民説。

  市場裏的商販抱怨銷量下降、物價飆升。“人們來看,卻不買,”一名雜貨商説,“他們連麵包和米都快買不起了。”在另一家店裏,店主問一位賒賬的顧客:“你什麼時候能還錢?”那人毫不遲疑地回答:“等政府發工資的時候。”在亞丁,這不是玩笑——工資常常幾個月不發,就算發了,在食物和藥品等開銷面前也只是杯水車薪。

  一天早上,我路過家附近的一所學校。悶熱的教室裏,幾十個孩子擠坐在地板上,他們的課本都裝在塑料袋裏,沒有書包——因為家裏買不起。屋頂上的吊扇紋絲不動——因為沒有電。講&前,滿身是汗的男老師在寫板書。他已經幾個月沒領到工資,但仍每天來上課。“如果我們關上校門,這些孩子就會走上街頭。”老師看著孩子説,“如今的街頭,充斥着幫派暴力和槍支。”

  不久前,我遇到鄰居家的15歲兒子,他曾和我弟弟一起上學。如今,他穿着軍裝,手裏拿着步槍。“讀書沒用了,”他輕聲説,“父親病了,退休後沒工資。我得養家。他們需要的是食物和藥,不是文憑。”

  夜裏,我在小巷中遇到一位老者,他無奈而又傷心地回憶起過去工資準時發放、天黑時燈會亮的生活。“我們聽信西方自由民主的説辭,走上街頭革命。但是,現在國家分裂,人們生活水平大不如前,這樣的革命有何意義?”

  在貧困、失序、酷熱中煎熬的亞丁正在一點點窒息。儘管如此,孩子們繼續走向學校,鄰里們在停電時互助相扶。在這些微小的堅持中,亞丁依然在努力地呼吸。(翻譯整理:尹炣)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