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科威特城10月9日電 專訪丨科中婦女交流為兩國關係注入人文力量——訪科威特阿努德公主
新華社記者尹炣
“文化外交與女性力量,是推動科中關係不斷前行的動力,中科婦女交流更為兩國關係注入人文力量。”科威特科中友好俱樂部主席阿努德·易卜拉欣·杜艾傑·薩巴赫公主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説。
9月27日,阿努德公主在中國上海參加交流活動。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她&&,回顧科中建交50多年的歷程,文化外交和女性力量在搭建兩國人民溝通橋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她還特別提到科威特婦女文化與社會協會創始人、科威特大學女子學院首任院長盧樂·古塔米等女性人物都曾發揮獨特作用。
阿努德説,盧樂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多次訪華,曾得到鄧穎超等人接見,並參觀北京、內蒙古、雲南等地。盧樂還把參觀長城時聽到的“不到長城非好漢”帶回科威特,這句“名言”至今仍在許多科威特民眾間流傳。
9月27日,阿努德公主在中國上海參加交流活動。新華社發(受訪者供圖)
“這段歷史表明,女性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更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阿努德説,近年來,科威特婦女文化相關協會和志願服務機構的女性負責人曾多次訪問中國,涵蓋了教育、健康、兒童與婦女事業等領域,“這些交流極大增進了雙方的理解與合作”。
談到婦女發展議題時,阿努德説,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行動綱領》明確了12個重大關切領域,成為全球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里程碑。“《行動綱領》不僅影響了全球婦女政策,也為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325號關於婦女、和平與安全的決議奠定了基礎。”
阿努德對當前衝突地區婦女和兒童的處境表達了擔憂,尤其是加沙地帶。她呼籲國際社會加強協調,切實提供保護,並按照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輸送急需援助。“婦女和兒童在衝突中最容易受到傷害。以加沙地帶為例,她們每天都面臨飢餓、暴力和死亡,而國際社會在保護和援助方面行動遲緩。這是全人類都必須直面的考驗。”
阿努德&&,在中東地區一些國家,婦女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她們既在家庭和教育中發揮基礎作用,又在國家公共和私營部門積極工作,並逐步進入過去多由男性主導的政治、安全、科研和醫療等領域。
十年多來,阿努德多次訪問中國,足跡遍佈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銀川等地,深入了解中國的發展情況和歷史文化。
展望未來,阿努德説,科威特和中國在婦女事業上的合作潛力巨大。近年來,科威特設立“科威特婦女日”,首次任命女性法官,中國則在科技、抗疫等領域展現了女性群體的突出力量。“無論是在應對疫情還是在科技創新中,中國女性展現了勇氣、智慧與責任感,這同樣值得科威特借鑒。”
作為科中友好俱樂部主席,阿努德介紹説,該俱樂部於2025年在科威特成立,旨在成為兩國人民之間的紐帶,通過舉辦文化、教育、健康和青年交流活動,進一步推動友好關係發展。俱樂部通過科威特中國文化中心等機構推動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包括藝術演出和展覽活動。她期待更多科威特婦女團體走進中國,進一步促進交流合作,為科中關係注入更多女性力量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