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道: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和中秋佳節之際,海外中國留學生近日紛紛參加或舉辦活動,同慶國慶、中秋佳節,厚植愛國情懷,當好中外交流使者,書寫奮進新篇。
由法國法華工商聯合會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6周年華誕《黃河大合唱》交響音樂會”在法國巴黎舉行,數百名中法觀眾欣賞了這場音樂會,席間有眾多年輕中國學子。正在法國巴黎西岱大學就讀的中國留學生陳晗説,在異鄉聆聽《黃河大合唱》更激起對祖國的強烈歸屬感,先輩留學報國“對我是莫大的激勵,也為我指明了奮鬥的方向”。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上的一幕讓東京大學博士研究生王瀚宇久久難忘——不少國際友人主動走向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親切交談並合影留念。“那一刻,我心中涌起強烈的自豪感。祖國的強盛,是我們海外學子最堅實的後盾。”王瀚宇説,今年中秋與國慶相逢,身在海外的游子更添鄉愁。這不僅是一份思念,更是一種自我提醒:“無論身在何處,我始終是一名中國學子。唯有不斷磨礪專業能力,將個人奮鬥融入祖國發展的洪流,才能以真才實學促進和平,推動友好。”
旅白俄羅斯僑學商界慶國慶、迎中秋招待會在中國駐白俄羅斯大使館舉行。當國歌聲響起,就讀於白俄羅斯國立大學哲學系的中國留學生許怡然熱淚盈眶。“負笈海外,更知祖國之重、故鄉之親。”她説,“愛國並非口號,它融於我們對故土的思念,更將落於我們未來報效國家的行動。”她為自己能夠成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者深感自豪。“我堅信,中國海外留學青年將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以實際行動厚植愛國情懷,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奮進新篇。”
就讀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姜佳琪是今年新南威爾士州留學人員國慶中秋晚會總籌備組的一員。她説,一些外國朋友看到校園裏張貼的活動海報便前來詢問,“我們介紹中秋節和月餅時,他們都很感興趣”。晚會吸引了千余名觀眾,中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服飾和舞蹈向觀眾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
中國留學生曾小棠和王浩然在意大利米蘭開了一家創意中餐廳。在國慶、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店裏舉辦慶祝活動,向客人贈送月餅,吸引了眾多在意留學生和意大利顧客前來。曾小棠説,中餐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家一起聊天,一起吃月餅,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的傳統佳節和文化。剛從米蘭佈雷拉美術學院畢業的劉鑫宇説:“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意大利人喜歡中國美食、中國文化。平時,我們也會向同學、朋友講述中國故事,做好‘中外交流使者’。”
德國柏林世界公園裏張燈結綵,這裡舉行的中秋節慶祝活動洋溢着濃厚的節日氛圍。柏林中國學友合唱團在此演唱了多首中外經典曲目。現場掌聲不斷,氣氛熱烈。合唱團成員汲沛鴻來自黑龍江省,就讀於柏林藝術大學。他在演出後説,“演出選曲橫貫古今中西,展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希望未來能持續通過音樂搭建跨文化溝通的橋梁。
約旦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馮一凡參加了由中國駐約旦大使館主辦的兩場慶祝活動。在慶祝祖國生日之際,他表達了自己的心聲:“今年也是抗戰勝利80周年,更提醒我們銘記歷史、不斷奮鬥。作為外語人,我們要具備過硬的語言能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服務於國家外交事業,成為真正服務祖國的外語人。”
阿塞拜疆華僑華人協會在阿首都巴庫舉辦在阿同胞聯誼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和中秋佳節。阿塞拜疆語言大學本科生、中國留阿塞拜疆學生會主席王楷博説,“作為一名海外學子,我深感留學報國的使命光榮。”隨着共建“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與中阿友好合作不斷發展,中國在阿留學生肩負着更加多元的時代使命。“我們要心懷報國之志,勇擔報國之責,在推進強國建設與民族復興的偉業中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華章。這是對祖國母親最好的生日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