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9月21日電 題:以“會”為媒 向新而行——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觀察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
金秋時節,絲路古郡再度迎來高光時刻。來自97個國家和8個國際組織的千余名嘉賓齊聚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感受絲路文化的千年脈動,奏響文明互鑒的當代樂章。
一場名為《絲路迴響:過去、現在、未來》的音樂會,19日晚在甘肅省敦煌市飛天劇院上演。
9月21日,與會嘉賓在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參觀敦煌文化主題展。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繪於敦煌壁畫的箏、笛、簫、箜篌等樂器,在當代樂師手中復現。中西音樂元素的結合,讓敦煌古譜和壁畫故事變成動人旋律。
“我們希望通過音樂帶領觀眾穿越古今,以當代視角審視傳統,以古老智慧啟迪未來。”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總監甘聖希説。
翻開史冊,河西走廊風雲際會,敦煌盛時氣象萬千。
這是9月21日拍攝的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場館外景。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鑿空”絲路。敦煌作為中國通向西域的重要門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裡匯聚交融。
穿越千百年的時光,古老的絲路重煥榮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敦煌的價值再度凸顯。
9月21日,在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與會嘉賓借助VR設備沉浸式游覽莫高窟虛擬場景。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2016年9月,首屆敦煌文博會舉辦。這個以“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會,在過去7屆吸引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嘉賓參會,以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本屆敦煌文博會的主題是“加強文化交流,促進文明互鑒”。大會期間,將舉辦文化展覽、文藝演出、研學交流、招商引資等系列活動。
泰國是本屆敦煌文博會的主賓國。泰王國文化部次長普拉索普·良恩説,他們將在大會期間展示泰國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産和民族風情。“在一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世界裏,文化是一座橋梁,是促進理解、孕育善意與激發和平的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本屆敦煌文博會上,文化交流活動異彩紛呈。香港中樂團等機構舉辦專場音樂會;美國、泰國、匈牙利等國文藝團體參加“相約敦煌”國際文藝演出……
9月21日,演員在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表演。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敦煌文化屬於中國,但敦煌學是屬於世界的。
走進敦煌研究院“典範”“高地”建設成果展,國際合作成果分外亮眼。“敦煌文化環球連線”活動走進亞美尼亞、德國、俄羅斯、美國等16個國家,介紹敦煌文化,傳播中國聲音。依託“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收藏在英、法等國的敦煌文物在數字世界“重聚”。
“文物數字資源的共享,對學術進步有重要意義。無論身處何處,都能上網查閱相關成果。”從事吐火羅文研究的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青年學者安傑洛·馬謝羅尼説。
9月21日,與會嘉賓在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參觀甘肅文旅非遺文創展。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碰撞思想火花,凝聚發展共識。
“中國和我的家鄉有着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匯。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實現跨文化的對話。”與會的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大學語言學院中國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組高級講師葉蓮娜·格萊迪奇説。
多元文明的交流對話充分表明,全球文明倡議順應時代潮流、契合時代需求。這一中國提供給世界的重要公共産品,正匯集着人類共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推動世界走出一條交流互鑒、美美與共的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