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一個普通人的最後背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1 16:42: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丨一個普通人的最後背影

字體:

  新華社廣州9月21日電 題:一個普通人的最後背影

  新華社記者陳凱星、周強、陸浩

  35年的生命短旅定格在一次捨己救人的壯舉——當人們試圖還原一個“聯防小哥”的人生軌跡時,發現他留給社會的多是背影。

  8月6日,雨中街巷,他背對鏡頭,右手裏的傘斜向左肩,頭微微仰着,望向山邊的一片房屋。他身着一件普通的黑色治安聯防制服,醒目的是左臂上的紅袖章,上面寫着“廣州街坊”。

  2025年8月6日,廣州市白雲區大源村治安聯防隊員湯偉鵬(左)在疏散群眾。新華社發

  這張隨手抓拍的照片,記錄下廣州白雲區大源村治安聯防隊員湯偉鵬最後的背影。十幾分鐘後,山體垮塌,他被泥石掩埋。

  沒留下什麼豪言壯語,他做出了人生的最後抉擇——奮力一推,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同伴。就在這一天清晨,湯偉鵬和他的同伴們還成功轉移了83位村民。

  他被救出時還是保持着“戰鬥”的姿勢

  找到湯偉鵬遺體的時候,已是第二天了。

  救援人員發現,他被倒塌的墻體推了數米遠,仍保持站立的姿勢。“在一抹灰色的廢墟中,他手臂上‘廣州街坊’的紅袖章分外顯眼。”大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鮑曉玲説。

  2025年8月6日拍攝的廣州市白雲區大源街道大源村黃莊片區滑坡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瑞平 攝

  8月6日清晨7時50分,他剛忙活了一夜,交接班時,電話響起——大源村頤雅苑後山出現險情。“他馬上就可以回家,卻二話不説留了下來。”同事李承輝回憶道,這種“二話不説”正是湯偉鵬的工作常態。

  他抓起雨傘就往外衝,留下一個匆匆消失在雨幕裏的背影。

  抵近後,山體垮塌徵兆明顯,危如累卵。那一天,廣州最大降水量近200毫米。伴隨着暴雨,一股黃泥水從山體向居民樓衝過來。來不及多想,湯偉鵬和同伴不顧危險地衝向最可能發生垮塌的最後一排房子。

  2025年8月6日,廣州市白雲區大源村治安聯防隊員湯偉鵬在疏散群眾。新華社發

  短短30分鐘內,83名村民被成功轉移到安全地帶。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不少村民心有餘悸。“如果不是他們挨家挨戶地敲門,我們也被埋在那裏了。”

  8時30分許,山體“轟”地一聲,泥石流朝着居民的房子洶湧襲來。

  “快走!”也許是出於本能,湯偉鵬大喊一聲,用盡全力將同行的大源街道辦的彭志良推向安全區域。剎那間,轟然倒塌的房屋將他掩埋。

  “當時,偉鵬站的位置更靠裏面,我站得靠外面一點,他推了我一把,我就摔到外面去了。”被救的同伴彭志良説,“爬出來回頭一看,已是一片廢墟。”

  躺在病床上的彭志良哽咽着回憶,這一推,就是生死兩隔。

  參與現場救援的廣州市公安局局長張銳也紅了眼眶:“幹了一輩子,見多了生死,可這一幕,怎麼也忘不掉。”

  他的背影,從來都是平凡的樣子

  翻開治安聯防隊的工作記錄本,裏面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日復一日的瑣碎。

  每當有村民對他們的幫助&&感謝時,他總是很平淡地説:“這有什麼的,都是街坊。”

  在他們的工作群裏留存着這樣一張照片:湯偉鵬側背對着鏡頭,站在過膝的水中,正徒手掏下水井口堵的雜物。

  2025年6月3日凌晨,暴雨導致白雲區大源街道道路被淹,湯偉鵬下水用手掏水井口的雜物。新華社發

  同事們回憶説,今年6月的一次強降雨,大源村因排水堵塞積水,汽車擁堵超1公里。

  已近凌晨,湯偉鵬到達現場後,眼看雨越來越大,他索性脫了鞋,光着腳蹚水,用手一點一點掏堵塞的垃圾。

  事後有人説:“這哪是你的活兒啊,你報告一下就行。”他卻笑了笑説:“這哪來得及,再等,車都泡壞了。”

  在親人眼裏,他只是個孝順顧家的大孩子。

  現在一閉上眼就是他在廚房做飯的背影——妻子姚桂枝説,他休息時,總愛繫上圍裙,燉湯炒菜。能看著家人大口吃飯,他挺知足的。

  這個背影,也曾有過夢想。

  初入社會,湯偉鵬也曾出去闖蕩過,但幾年前母親生了一場重病,身體半癱瘓了。他辭了工作,回到村裏,風雨無阻送母親去醫院檢查、細心陪床,做按摩做康復,母親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

  為了照顧家方便,他在家門口做起了“聯防小哥”,此後街坊們常看到他在村裏巡邏的背影。就是這個背影,也算是“子承父業”。

  父親湯秋添在聯防隊幹了20多年,常帶着年幼的湯偉鵬去巡邏。

  “他八九歲時,我還在隊裏。抓了小偷回來講給孩子們聽,偉鵬眼睛亮亮的。”湯秋添説,“只是沒想到後來偉鵬也進治安聯防隊了,更沒想到……”

 他留給我的是厚實的背影

  “我和他並不熟悉,他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背影挺厚實的。”彭志良説。

  彭志良是被湯偉鵬一把推開的獲救者,現在是當地街道辦的副主任,也是帶領大源村實現由亂到治的首任駐村第一書記。

  大源村是廣州最大的城中村,曾因臟亂差被列為重點整治村。“村裏形象的根本轉變,始於制度重構與幹部的率先垂範。”大源村黨委書記賀冬貴説。

  2024年7月30日拍攝的廣州市白雲區大源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2018年至2020年,在法院工作的彭志良由白雲區委派駐大源村做首任駐村第一書記。為破解難題,他與同事通過強化黨建引領、規範隊伍管理、走實群眾路線,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任,也讓群眾成為參與基層治理的主人翁、主力軍。

  2020年7月起,彭志良任大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分管三防工作,每逢大雨或颱風強降雨,他都帶隊值守巡查,事發前一日仍多次強調風險排查,直至8月6日事發當天凌晨仍在指揮應急響應。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這樣才能帶動群眾參與到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賀冬貴説,在幹部帶領下,大源村一步步從“矛盾聚集地”成功轉型為安全有序的示範社區。

  一位村民感慨:“以前只覺得他們是例行巡邏,現在知道了,他們能調解糾紛、能撲滅火災,甚至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大源村駐村第一書記姜德光説,過去村民“有事就打110”,現在有事第一個就找“聯防小哥”,找網格員,不少村民也主動註冊成為志願者。

  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孫太平&&,這種轉變是以湯偉鵬為代表的“聯防小哥”們用汗水與犧牲換來的,也是近年來廣州市委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具體成果。

  …………

  湯偉鵬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跡,在社會引起反響——

  “沒有驚天的壯舉,只有在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致敬英雄!”

  “我們一家7口人的命都是他們救回來的。”

  兩萬一千多條悼念留言匯入珠江,涌起暖流。

  廣州有約2500萬的超大規模實時人口,社會治理難度大。近年來,廣州以黨建為引領,建立起了一支名為“廣州街坊”的群防群治隊伍。湯偉鵬正是其中一員。

  2021年5月以來,包括治安聯防隊員在內的“廣州街坊”成功協助處置各類突發案事件,廣州治安聯防隊員中涌現出21名見義勇為個人,而在廣東數百萬群防群治人員中,湯偉鵬是在應急搶險中因公殉職的第一人。

  白雲區委書記洪謙説,湯偉鵬的英勇事跡,體現了凡人壯舉,彰顯了“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精神。

  湯偉鵬的背影裏,一首老歌在聯防隊員中傳唱:“驀然回首你仍在浪漫紅塵中……”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