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沙9月10日電(記者張章)在今年6月初的波蘭總統選舉中,獨立候選人、歷史學者卡羅爾·納夫羅茨基以微弱優勢獲勝,並於8月6日正式就任波蘭新一任總統。由於政治理念相近,納夫羅茨基在競選中獲得了前任總統安傑伊·杜達所屬法律與公正黨的大力支持,這是他勝選的重要原因。前總統杜達任期內曾與圖斯克總理領導的政府圍繞多個議題反復拉扯。媒體預料,在納夫羅茨基任內,這種博弈或將繼續。
6月1日,獨立候選人卡羅爾·納夫羅茨基(左三)和家人在波蘭首都華沙一處投票站投票。新華社發(亞普·阿林攝)
從歷史學者到政治新星
納夫羅茨基現年42歲,出身於波蘭北部重要港口城市格但斯克,成長於普通工人家庭,被認為是民族保守主義價值觀的捍衛者。
所謂民族保守主義,是常見於歐洲的一種保守主義思潮,強調捍衛民族和文化身份,摻雜了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元素。在歐洲,民族保守主義者或多或少持“疑歐”立場。
納夫羅茨基長期專注於波蘭歷史研究,曾擔任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館長和波蘭國家記憶研究所所長。競選期間,他政治上主張強化國家主權、反對歐盟過度干預內政、要求推進波蘭司法體系改革;在社會議題上則維護傳統天主教價值觀,主張在文化與教育領域強力抵制西方思潮。
納夫羅茨基的當選與法律與公正黨的支持分不開。該黨2015年至2023年執政,現為波蘭最大反對黨。在本黨沒有合適候選人的情況下,法律與公正黨“看中”了政治理念相近的納夫羅茨基。
中歐地區政策分析&&“維謝格拉德洞察網”主編沃伊切赫·普日貝爾斯基指出,6月選舉的投票率高達71.63%,創下波蘭總統選舉新高,而納夫羅茨基最終以不到兩個百分點的微弱優勢擊敗“親歐派”代表——華沙市長拉法烏·特扎斯科夫斯基,充分顯示出波蘭社會的政治極化現象,同時凸顯中間選民對選情的決定性作用,預示着未來數年波蘭仍將保持緊張且膠着的政治競爭態勢。
2019年10月17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時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出席新聞發布會。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政治僵局或將持續
納夫羅茨基上任後首先面對的是波蘭政治體系中長期存在的制度性僵局。
在2023年1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法律與公正黨雖然獲得最多選票,保持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但因票數未過半失去獨立執政地位。得票第二、由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領導的公民聯盟與其他幾個自由派政黨結盟,佔據議會多數席位,得以上&執政,圖斯克出任總理。
波蘭總理由總統提名,是政府首腦,主要負責國內事務,需半數以上眾議員支持才能任命,因此通常由獲得半數以上議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主要領導人出任總理。總統作為國家元首,主要負責外交和國防事務,其制約政府的權力主要體現在可以否決議會通過的提案,且其否決權需眾議院三分之二多數才能被推翻,而圖斯克領導的執政聯盟缺乏足夠議席。因此,在總統和總理分屬不同陣營、雙方政治理念和利益分歧嚴重的情況下,波蘭的國家治理機制運轉難免出現“卡頓”甚至停滯。
圖斯克政府與前總統杜達曾圍繞司法改革、與歐盟關係等議題爭鬥不斷。在納夫羅茨基任內,這種“府院之爭”或將繼續。
2024年8月1日,在波蘭首都華沙,一名市民的眼鏡上映射出參加華沙起義80周年紀念活動的人們。新華社發(亞普·阿林攝)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政治學教授亞歷克斯·什切爾比亞克指出,納夫羅茨基勝選將削弱圖斯克政府推行政策的能力。圖斯克政府試圖推翻法律與公正黨執政期間推行的司法改革,以換取被歐盟凍結的數百億歐元復蘇基金,而納夫羅茨基可以否決任何相關法案,還可以將議會通過的法案提交憲法法院審議,從而延緩或阻斷立法進程,因為憲法法院的法官大多在法律與公正黨執政時期任命。因此,在2027年議會選舉之前,兩方對峙態勢很難改變。
納夫羅茨基在社會議題上的保守立場在農村與中小城鎮選民群體中具有強大吸引力。大西洋理事會專家阿龍·科雷瓦評價,納夫羅茨基的當選實際上為法律與公正黨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武器,波蘭政治僵局難解。
與此同時,極右翼政黨自由與獨立聯盟在年輕保守選民中的支持率迅速攀升,其聯合主席斯瓦沃米爾·門岑作為該黨總統候選人,通過社交媒體有效吸引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反建制青年群體,在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收穫15%選票。據普日貝爾斯基分析,門岑的支持者中有88%在第二輪投票中轉投納夫羅茨基,後者當選或助長波蘭極右翼勢力抬頭。
8月15日,波蘭首都華沙舉行閱兵式,慶祝建軍節。新華社發(亞普·阿林攝)
親美疑歐傾向更明顯
在波蘭的行政權力體系中,總統在安全、國防與歐盟事務中擁有重要發言權。納夫羅茨基上任後,波蘭的外交走向面臨調整。
首先,在跨大西洋關係上,納夫羅茨基與美國共和黨尤其是特朗普陣營保持密切&&。前美國駐波蘭大使丹尼爾·弗裏德認為,納夫羅茨基的理念高度契合美國共和黨當前政治氛圍,他在爭取美國強化在波蘭軍事存在上具備較強説服力。9月初納夫羅茨基赴美訪問,獲得特朗普關於繼續駐軍波蘭的承諾。
其次,在歐盟內部,納夫羅茨基雖未主張波蘭“脫歐”,但堅決反對歐盟的“超國家集權”趨勢,反對歐盟強制分攤移民負擔、統一司法標準等做法。他將波蘭定位為主權優先、傳統價值優先的“歐洲另類聲音”,波蘭與德國、法國及北歐國家的矛盾可能因此加深。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歐洲問題專家利安娜·菲克斯説,當前歐洲正處於在自由主義與右翼民粹主義兩條道路之間作抉擇的關鍵時刻,而波蘭正是核心“戰場”之一。
在俄烏問題上,納夫羅茨基堅決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他提出,在面對俄羅斯威脅時,可在國家安全層面尋求與圖斯克政府進行一定程度的跨黨派協調。不過,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納夫羅茨基的態度有所保留,他更傾向於將援助烏克蘭視作基於國家利益的雙邊交易,而非無條件的地緣政治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