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25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交流會暨“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與運營體制機制研究”課題研討會在古都西安召開。本次會議匯聚全國三十余位醫療衞生領域的專家學者和醫院管理者,共同探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
會議現場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宗久發表致辭並做主題演講,他指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關鍵舉措,五年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已實現從“點上突破”到“面上開花”的跨越式發展。目前,項目醫院在建設與運營方面存在地方政府支持、人才激勵、績效考核、醫保結算等關鍵性問題,急需從學術研究角度梳理項目推進的堵點與難點,重點破解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深層次問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真正“沉下去、留得住、用得好”,為 “十五五”開局謀劃新篇,助力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張宗久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昌在致辭中介紹了該院的歷史沿革、發展成果以及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單位在優質醫療資源布局中的作用,該院依託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等學科優勢,建立覆蓋全省輻射西北的特色防治體系,通過創新探索“五平移、一融合、五延伸”模式在新疆、洛陽兩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醫院建設八大中心,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未來,醫院將繼續探索優質醫療資源普惠西部服務全國的創新路徑,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實踐樣本。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黨委書記 劉昌
上海市衞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主題報告中提到,臨床專科建設是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發展的基石,需以 “三轉變”“三提高”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分類分批實施學科建設,提高臨床科研及轉化能力,加強專科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臨床路徑管理提升醫療質量效率,依託智慧醫療&&推動科研創新轉化,重點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成果,助力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海市衞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金春林
中國衞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洪彪在《深化醫改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主題報告中提出,當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人事薪酬、醫保支付等機制改革仍需突破,項目醫院要落實《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方案》,賦予輸出醫院更大自主權,壓實省級政府責任,把項目醫院打造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樣板,並建設“十大中心”功能體系,持續深化公益性導向改革。
中國衞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朱洪彪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戴一在主題報告中詳細介紹了該院以院本部為中心,通過“壓舊擴新”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向周邊輻射擴展的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一院多區”藍圖的落地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技術輸出洛陽醫院、新疆醫院的實踐探索與經驗,為中西部地區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提供可複製的“交大方案”。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 戴一
本次研討會還針對“地方政府配套政策及區域特色實踐”“責權利劃分、管理體系融合和人才激勵創新機制”等關鍵話題舉行了兩輪廣泛、深入的學科研討,來自全國近三十家區域醫療中心的管理層代表現場分享了各自在項目建設中的優勢與發展空間,在專科建設、學科帶頭人培養、標準對接、智慧醫療建設及管理協同等方面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創新管理經驗和豐富的實踐樣本。
據悉,由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牽頭的“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和運營體制機制研究”課題組今年將推進 “一院一策” 計劃、編撰藍皮書等工作。本次會議聚焦總結經驗、探討問題,為 “十五五” 建設謀劃新篇,助力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會議同期舉行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體制機制研究報告》編委會第一次會議,來自醫院、學會、高校的二十余位專家立足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與運營實踐、暢所欲言,貢獻了諸多建設性建議,為報告下一步的修訂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
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我國醫療衞生體系發展的戰略性舉措。通過政策引導與資源傾斜、優質醫療資源整合、現代化運營管理等多維度協同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將持續優化升級。這一進程將顯著提升醫療服務能級,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會議從理論到實踐,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思路。隨着運營體制機制的持續創新,區域醫療中心必將成為推動分級診療、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引擎。(黎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