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就免密支付發出倡議,呼籲支付服務主體強化安全管理。首要一條即提到,在用戶開通環節,通過顯著頁面完成用戶開通意願確認以及免密支付協議簽訂,杜絕默認開通行為。
開通免密支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戶的結賬效率和客流周轉率,但問題也很突出。由於花錢“無感”,有人不知不覺嚴重透支;有的因暗戳戳與先用後付、自動續費關聯,導致不少人本是無意點擊卻被綁定長久消費;還有的給了騙子可乘之機,盜刷案例時有耳聞。特別是老年人群,觸網經驗不多,辨別能力有限,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開通了免密支付,損失不容小覷。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於此的吐槽不絕於耳。此番倡議,正是對公眾呼聲的回應。而其中的關鍵詞——“顯著頁面”“顯著方式”“顯著位置”,無一不是要求免密支付功能得敞敞亮亮。要不要開通、限額怎麼設置、到哪兒關閉,得放到明面説清楚,充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從長遠角度看,這才能真正黏住消費者。否則,費盡心機藏貓貓,純粹自砸口碑,最終得不償失。
支付方式的變革,不應成為新的安全隱患點位。如今,倡議已經發出,接下來就看相關主體如何適時跟進。當然,這不能僅寄望於自覺,必須形成一定的監督機制。這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加大力度,對違規行為及時懲處,行業協會持續關注,及時掌握動態變化。另一方面,其他主體要積極加入,如進行知識普及、案例宣傳、技術幫扶等。強化公眾的正確認知,提升大家的維權意識,才能盡可能地擋住免密支付的“偷摸動作”。
當然,守好錢包,最重要的仍是自己養成好習慣。比如,定期核對賬單,確保每一筆都是真實消費,盤點一下哪些是衝動下單、哪些是“被誘導”的,怎麼做好消費的“加減乘除”?明明白白花錢,開開心心“沖浪”,也是網購時代必須習得的生活技能。(作者 田聞之)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