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新基建釋放強勁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08:50:11
來源:經濟日報

數字新基建釋放強勁動能

字體:

參觀者在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中國聯通展區參觀。 陳曉根攝(中經視覺)

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中國電信展區展示的具身智能機器人。 記者 黃 鑫攝

  看一場具身智能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演繹的舞蹈,感受低空巡檢的高效率,體驗車聯網智能座艙……在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數實融合新引擎 智啟未來新動能”這一主題有了生動展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鐘志紅&&,要築牢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推動科技創新自立自強,深化融合應用賦能,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共同建設一個更加智慧、包容、可持續的數字未來。

  關鍵指標領先全球

  “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通信業發展成效顯著,網絡持續領先,技術不斷突破,數實加速融合。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5G基站總數達464.6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54億戶,我國在5G用戶普及率、千兆光網覆蓋率等關鍵指標上繼續領先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活躍,培育並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快速應用於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5G應用融入86個國民經濟大類,正加速向生産核心環節延伸。

  在此前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介紹,我國已建成全球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網絡能力邁入“雙千兆”,全國三分之二的地級市達到千兆城市標準,完成超過24萬個重點場所移動網絡的深度覆蓋,網絡覆蓋通達“縣、鄉、村”,架起農村地區共享數字紅利“信息橋”“致富橋”。

  各類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我國在用算力設施達1085萬標準機架,智能算力規模達788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信息通信技術深度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全國“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2萬個,一批“無人礦山”“黑燈工廠”“智慧港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壯大。消費領域,智能終端、電商直播、沉浸式購物、數字文旅等新型信息消費産品和模式蓬勃發展。

  本屆通信展期間,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迎來試運行滿一年的關鍵節點,&&發布31省份標識系統、52條數據快遞線路等多項創新成果,標誌着我國算力互聯網建設邁入“一池共享、一網互聯、一圖洞察、一觸即達”的新階段。

  截至目前,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已註冊下發算力標識超102萬條、聚合公共算力資源超117EFLOPS。其中北京、上海、四川、浙江、黑龍江、安徽、內蒙古、湖北、甘肅、江西、重慶、張家口、蘇州等地建立獨立標識系統,實現了屬地化的算力運行監測和服務管理。

  鐘志紅介紹,將加快推進5G-A、萬兆光網試點部署,有序推進算力中心建設布局;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分類分級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培育一批工業智能體,推動“人工智能+製造”行動走深走實;運用法治思維推進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等。

  AI大模型走深向實

  鐘志紅&&,人工智能創新變革突飛猛進,數智技術進一步成為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引擎,需要全行業凝心聚力,充分激發數實融合蘊含的巨大能量,全面釋放“智啟未來”的強勁動力,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數字動能。

  我國人工智能大模型走深向實,已發布大模型1500余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曾宇介紹,我國培育並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快速在電子、原材料、消費品等行業應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業態。AI手機、AI電腦、AI眼鏡等人工智能終端已超百款。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融合基礎設施加快部署,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動力。

  華為中國地區部副總裁黃雒蒙認為,AI將全面重塑每個行業的生産力。隨着通信技術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速,加快了個人AI服務普惠,為家庭和企業用戶打造了全場景的融合AI服務,拓寬了運營商的業務邊界。運營商也正加速把AI應用於全生産流程各環節和網絡各領域,實現增收、提效、降本。

  在本屆通信展上,AI應用處處可見。在中國電信展區,一台具身智能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演繹了一段英歌舞,機器人動作精準,與人類配合默契。“這背後,是中國電信強大的5G超低時延網絡、雲計算與邊緣計算能力,保障海量感知數據的傳輸與AI的實時決策控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中國鐵塔展示了空間治理行業大模型——經緯大模型,該模型包含180億參數視覺大模型和1980億參數多模態大模型,具備目標檢測、零樣本開放檢測、圖文問答及推理等能力。目前,經緯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能力接入、輕量化壓縮、工程化部署與中試&&驗證,並加快推進細分行業大模型迭代開發及商業化應用。此外,基於類人智能認知架構打造的通用鐵塔智能體,在單個推理決策任務上耗時僅需2.6秒。

  “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超9000億元,未來要在技術、應用、生態3個維度實現共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説。

  5G-A加速商業落地

  5G-A(5G網絡的演進和增強版本)是5G向6G演進升級的關鍵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二級巡視員黃先琼&&,5G-A萬兆網的更高速率、更低時延等能力,展現了通智融合、通感融合、星地融合等新特徵。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秘書長代曉慧認為,5G-A蓬勃發展為即將到來的萬兆時代帶來了無限願景,産、學、研、用各方持續投入助力我國萬兆網絡産業實現商用規模進一步擴大,運營商、設備商、垂直行業主動深化協作,初步構建覆蓋芯片、終端、網絡、應用的完整産業鏈,應用推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重點領域示範項目有序落地,推動商業模式形成完整閉環。

  黃雒蒙介紹,5G-A帶來了萬兆速率、超低時延等強大能力,為終端、網絡與雲端AI之間的協同搭建了“信息高速公路”。這種模式下,終端只保留輕量級模型負責實時響應,把複雜的計算任務交給雲端或邊緣節點,端管雲協同,將極大加快AI普惠進程。

  5G-A在5G基礎上,對容量、速率、時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進行了升級,峰值速率從千兆躍升至萬兆。目前5G-A在我國進入規模部署期,300余個城市啟動規模部署。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工程師李輝認為,相較5G,5G-A擁有更出色的網絡性能,可在5G階段超前孵化培育6G應用生態,儲備6G發展能力,有效支撐數字化應用規模增長和創新發展。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廣介紹,廣西在智能工業領域,通過5G-A無源物聯技術實現近2萬平方米廠房的智能管理和自動化物料盤點。在信息消費領域,南寧、柳州、桂林已經規模部署5G-A網絡能力,為用戶提供下行3Gbps的極速體驗。

  鐘志紅&&,將加大技術創新與攻關力度,加速豐富5G-A産品體系,推動高品質網絡落地部署。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産業生態。瞄準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記者 黃 鑫)

【糾錯】 【責任編輯:周靖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