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現——北冰洋生態海底着陸器驚險回收記-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0:07:17
來源:新華網

從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現——北冰洋生態海底着陸器驚險回收記

字體:

  布放和回收生態海底着陸器(Lander),是中國第15次北冰洋科學考察的重頭戲。考察隊沒有想到,在北極難得的無冰無霧、微風少浪的晴天裏,回收本次科考最後一個Lander時一波三折。

  從9月11日上午開始回收,到12日凌晨最終完成,Lander從石沉大海到神奇出現,上演了一場跌宕起伏的“收官之戰”。

  9月12日,隊員們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從樂觀到失落

  布放和回收Lander,對了解北極冰邊緣區生態系統對海冰消退的響應具有重要意義。搭載了多參數水質儀、海流計和攝像機等設備的Lander,可測量海底的溫度、鹽度、濁度、葉綠素、溶解氧,以及硝酸鹽與海流等環境參數,在北極海冰消融背景下觀測底棲生物群落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響應。

  執行本次考察任務的科考船之一——“雪龍2”號7月6日從上海出發,7月21日抵達北冰洋作業海域,正式展開作業。科考期間,隊員們成功布放了4套Lander,最後一套回收安排在9月11日上午進行,它也是本次科考倒數第二個作業項目。

  7月份布放這個Lander時,水面滿是海冰。隨着海冰融化,回收時已沒有冰的蹤影。考察隊預計,當天9點開始回收,兩個小時即可完成。

  7月24日,布放Lander時水面有很多海冰。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難得的好天氣,沒霧沒浪也沒海冰,水深不到200米,與有難度的冰區回收相比,今天應該會比較順利。”負責回收的隊員任健説。

  “雪龍2”號值班駕駛員祝鵬濤和胡天賜在Lander布放點附近停船後,任健在艉甲板打開釋放設備,開始搜索Lander的信號,一旦搜到便按下釋放鍵,Lander和連着的紅色浮球就會浮出水面。

  讓任健沒有想到的是,在艉甲板左、右舷不停測試,始終沒有Lander的信號。

  “這&設備價值100多萬元,更有珍貴的海底影像資料和環境數據。”任健説,兩個小時過去,依然沒有進展,壓力不斷增加。

  船時有限,根據考察隊的安排,下一個科考項目正等待作業,將持續至當天傍晚。

  11時許,任健收起釋放設備暫停搜索。考察隊決定,待下一項目完成後,“雪龍2”號晚上再回來做最後的嘗試。

  “Lander沒有信號,隊員們的心都揪了起來。整整一下午,考察隊和國內的技術支持團隊都在緊急磋商,多種應急方案被提出、多種可行性被討論。”考察隊生態系統調查隊副隊長郝鏘説。

  任健(右)等隊員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從驚喜到忐忑

  針對晚上的測試安排,考察隊首席科學家林龍山等決定,按照Lander的布放坐標朝東南西北各拓展一公里,為搜索水下聲學信號做最後的努力。

  20時,另一個科考項目完成後,“雪龍2”號重返Lander布放點附近。此時,極晝已經結束,黑夜來臨,作業困難驟增。

  看著漆黑的水面,守在船艉的考察隊員幾乎不抱希望了。但當聲學接收器放到水下沒多久,左舷就傳來了任健的驚呼:“Lander有信號了!就離我們272米。”

  原本失聯的設備被“喚醒”了。

  “就是這裡!我們幾乎在Lander正上方,請駕駛&記錄經緯度!”隨着對講機裏傳出激動的聲音,大家紛紛涌向駕駛&和艉甲板。

  然而,信號接收器傳來的並不都是好消息——Lander釋放設備的電量非常低,且電壓不穩定,需在電池耗盡前盡快釋放。上午沒有搜到Lander信號,可能正是電池電量不足致使信號微弱。

  黑夜釋放回收,視野極差,不易找見,但電量可保證釋放;等天亮釋放回收,可保證好的視野,但無法確定電量能否保持到天亮。

  盡快回收還是等到天亮?考察隊緊急召集隊員進行研判,最終認為夜間回收的風險更大。此時,北極黑夜時間相對較短,再堅持幾個小時,就能等到黎明到來。

  隊員們在艉甲板回收Lander。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從擔心到高興

  天亮很快到來。凌晨2時,再次當班的祝鵬濤和胡天賜將漂移的“雪龍2”號開到指定地點,然後通知任健。

  “我穿戴整齊,通知包括船員在內的隊員,到艉甲板做最後的測試。萬幸的是,電池還有餘量,釋放器顯示Lander離船將近200米。”任健説。

  一切正常!任健按下“Release(釋放)”鍵,隨即來到駕駛&,與大家一道搜尋海面。

  “大家都在往船頭方向找,我無意中望向船艉,看到艉部左舷方向漂着橘紅色物體,正是浮球!”任健説。

  這時,“雪龍2”號實驗室主任沈悅和水手長付耀奎等隊員已在艉甲板待命。

  “大家合力往船上拉浮球和Lander本體。出人意料的是,浮球和Lander本體之間的繩子突然斷了,只拉起來兩個浮球,這種情況以前很少出現。”付耀奎説。

  看著船艉海面上不停晃蕩的Lander,“雪龍2”號面臨重新掉頭和調整船位、花更長時間做第二次靠近回收的可能,而船多靠一次就多一次危險,不但耗費船時,而且安全風險系數相應增加。

  剛剛吊到“雪龍2”號艉甲板上的Lander。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幸運的是,隊員手中的拋鉤沒有脫離Lander。3時50分,Lander終於被吊車高高吊起,順利回到船上。

  兩次回收Lander都在駕駛&當班的祝鵬濤説:“Lander能收上來着實令人高興,而且是作為本次科考的最後一項作業圓滿收官。”説着話,他調轉船的航向,考察隊踏上返航旅程。

  9月26日,“雪龍2”號順利回到上海。(記者 劉詩平)

【糾錯】 【責任編輯:陳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