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8月23日舉行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主論壇上獲悉,隨着國家超級計算太原中心、國家網安基地(武漢)算力中心、青島“海之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七城算力中心正式接入國家超算互聯網,其所連接的骨幹節點型算力中心突破30家,聯合體成員數量突破200家。
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在接入儀式上&&,“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構建重心已經由數字基礎設施布局,轉為建用並重、以用促建。
“最近40年,我國超算産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曹振南介紹,建設超算互聯網,一是要連算力,把分佈在全國各地的超算、智算以及其他算力中心連接起來;二是要建&&,建立一體化算力服務和調度&&,讓算力更好用、更易用;三是要聚生態,算力網絡不僅要把機器連起來,還要把人、生態連起來,這也是超算互聯網的建設目標。
數據顯示,超算互聯網&&已服務各類用戶64.8萬。&&連接了全國30個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提供基於CPU、GPU的基礎算力服務、應用軟體、開源大模型等7類服務。目前,&&重點推動的7個關鍵標準中,5個已正式發布,2個進入徵求意見階段。值得一提的是,國産算力資源佔據&&全部算力資源的95%以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在5月印發的《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中提出,到2026年,我國將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國家超算互聯網&&作為這一目標的重要實踐場,正在加速構建技術先進、模式創新、服務優質、生態完善的體系化創新布局。”曹振南説。(記者崔爽)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