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趙秋玥)3月6日上午,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中心、新華網與廣東袋鼠媽媽集團聯合發起的“青春美校園公益行”系列活動“袋鼠媽媽青春美校園公益行”發布會在北京新華網MR智能演播廳正式啟動。活動以“青春美校園公益行”為主題,來自教育、醫療、公益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青少年成長路徑,共繪教育公益新圖景。
圖為現場圓桌對話環節
美育、美德、體育是青少年成長的三大支柱
青少年的成長需要美育、美德、體育三大支柱的協同滋養。古希臘奧林匹亞懸崖上的箴言“你想健康嗎?跑步吧!你想聰明嗎?跑步吧!你想美麗嗎?跑步吧!”至今仍詮釋着體育對青少年的深刻影響。
圖為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專項基金主任嚴萍
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專項基金主任嚴萍指出,“愛體育專項基金”的設立基於體育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可替代作用,通過“媒體倡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創新模式,推動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體育教育目標。
圖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文慧
數據顯示,青少年皮膚問題與心理困擾存在顯著關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皮膚科主任黃文慧發現,一些就診青少年存在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與社交媒體引發的“冷白皮”審美焦慮形成惡性循環。臨床採取科學護理、醫學干預和心理建設三維方案,倡導“健康才是美”的理念。
圖為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李玉龍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治醫師李玉龍指出,當前青少年心理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通過繪畫、音樂等非語言療法,幫助青少年建立情緒疏解通道,成為破解青春期“情緒表達困境”的有效路徑。
線下公益項目具有獨特價值
線下公益項目在青少年健康領域展現獨特價值。
面對青少年皮膚問題,黃文慧指出線下公益可實現高效溝通,其團隊開展的校園科普項目填補了行業空白——目前皮膚專科醫生深入中小學現場科普的比例不足15%,遠低於線上大眾傳播的覆蓋率。
“醫生進校園能以更專業、更貼近青少年接受習慣的方式指導皮膚管理。”黃文慧強調,這對解決青春期特有的皮膚健康問題至關重要。
李玉龍通過數據分析發現,76%網絡依賴青少年參與線下團體活動後,日均屏幕使用時間減少超3小時。線下場景重構了社交激勵機制,例如參與團體體育活動中獲得的同伴認可頻率是家庭環境的5-8倍,有效替代游戲帶來的即時反饋。
嚴萍肯定了線下活動的雙重健康價值:專業醫生團隊既能指導科學護膚、推薦合規産品,運動本身也可通過排汗代謝改善膚質。數據顯示,規律運動者皮膚健康指數比久坐群體高27%。
AI無法替代審美判斷與文化傳承
美育、德育、體育的協同發展構築了青少年成長的核心框架。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人文教育的本質價值愈發凸顯。
圖為袋鼠媽媽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丁傑
袋鼠媽媽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丁傑指出,美育是青少年認知世界的重要橋梁,能促進正向能量的吸收與傳遞。相關調研顯示,參與系統美育的青少年家庭溝通滿意度提升約42%,印證美育對家庭關係的良性影響。美德、體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具有特殊意義,良好的美德教育對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規律鍛煉者的抗壓能力與專注力測試得分均高出同齡人。可見“美育、美德、體育”三位一體的協同作用,在青少年成長、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
圖為中國教育電視台校長説欄目總策劃、總導演丁元利
中國教育電視台校長説欄目總策劃、總導演丁元利基於節目調研發現,不同地域青少年的美育表現呈現差異化特徵——部分城市兒童知識儲備佔優但心理壓力指數偏高;相對偏遠地區青少年則展現出獨特的陽光氣質與藝術稟賦。這説明美育應注重三個維度:認知統一性(形體與心靈美的平衡)、環境塑造力(學校教育的儀態提升作用)、文化傳承性(民族藝術的美育價值)。
針對AI與人文教育的關係,與會專家形成共識:目前AI技術尚無法替代審美判斷與文化傳承。丁元利強調,琴棋書畫等審美培養必須通過“家庭示範+學校引導+社會弘揚”的多維度生態體系實現。
匯聚教育創新、醫療健康及企業公益等領域的經驗與智慧,活動聚焦“美育·美德·體育融合賦能青少年成長”等話題,不僅展示了社會各界對青少年教育的創新實踐,也為教育公益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