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這個項目不適合中國人?這群“00後”説不!-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5/13 17:21:01
來源:新華社

追光丨這個項目不適合中國人?這群“00後”説不!

字體:

長期以來

在世界田徑的舞&上

中國選手在400米的距離上

鮮有高光表現

甚至有人斷言

“這個項目不適合中國人”

然而在剛剛結束的

2025年世界田聯接力賽中

一群中國“00後”的400米運動員

颳起了一股“紅色旋風”

打破兩項全國紀錄

獲得兩張東京田徑世錦賽入場券

讓人刮目相看

  ↑5月10日,中國隊選手張起寧、梁寶棠、付浩然和李懿卿(從左至右)在比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5月10日晚

廣州天河體育場

男子4×400米接力預賽

中國4位平均年齡不足21歲的小夥子

梁寶棠、李懿卿、張起寧、付浩然

颳起一場“青春風暴”

  ↑5月10日,中國隊第一棒梁寶棠(前)在比賽中出發。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發令槍響

梁寶棠像離弦之箭向前飛去

身旁8道的南非選手極限施壓

梁寶棠咬牙堅持

率先交棒

  ↑5月10日,中國隊第一棒梁寶棠(前右)與第二棒李懿卿(前左)在比賽中交接棒。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中國隊率先成功交棒!

接力棒交到19歲的李懿卿手中

身旁的南非、西班牙選手

漸漸超上來

牙買加隊也緊緊追在身後

二三棒交接時

牙買加隊也實現了對中國隊的超越

  ↑5月10日,中國隊第二棒李懿卿(左三)和第三棒張起寧(左二)在比賽中交接棒。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三棒張起寧緊緊跟住、奮力向前

不斷縮小與對手的距離

在交接棒前最後幾步中

超越牙買加

回到第三位

  ↑5月10日,中國隊第三棒張起寧(中右)與第四棒付浩然(中左)在比賽中交接棒。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中國隊四棒是付浩然

這位戴着黑框眼鏡的運動員

需要再超越一名對手

才能為中國隊鎖定決賽席位

↑5月10日,中國隊第四棒付浩然(左)在比賽中衝線。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憑藉在最後一個彎道上的發力

中國隊逐漸縮小了與西班牙隊的差距

最後的直道

“眼鏡哥”拼了

迫近!

追上!

反超!

全場沸騰了!

中國隊第二個撞線

晉級決賽的同時

也提前拿到東京世錦賽“門票”

↑5月10日,中國隊第四棒付浩然(左)在衝過終點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比賽結束來到混採區

付浩然在隊友接受採訪時

累得蹲在地上

談及最後的直道超越

付浩然説

“什麼都別想

咬緊牙關

相信一定能超過他”

一天之後

在男女4×400米混合接力資格賽第二輪

梁寶棠和張起寧再度擔綱重任

負責第一棒和第三棒

莫家蝶、劉英蘭兩名女將

擔當二、四棒

比賽過程同樣跌宕起伏

領先,被超越,再反超!

小組第三,破全國紀錄

世錦賽門票到手

  ↑5月11日,中國隊選手梁寶棠、莫家蝶、劉英蘭、張起寧(從左至右)在賽後合影。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隨後的男子4×400米接力決賽中

中國隊換了另一套年輕陣容

前一天的二棒李懿卿承擔四棒工作

前三棒交由包承哲、於德祥、鄭馳宇

雖然以第八名完賽

但小夥子們都收穫了經驗

更收穫了信心

氣喘吁吁的小夥子們額頭上佈滿汗珠

在燈光的照耀下閃着光

“我們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

  ↑5月11日,中國隊選手包承哲、於德祥、李懿卿、鄭馳宇(從左到右)在賽後合影。新華社記者 宋彥樺 攝

4X400米接力接連爆發

兩次刷新全國紀錄

獲得兩張世錦賽門票

中國隊是如何做到的?

男子4×400米接力教練王光林介紹

400米人才培養和訓練

在2006年進入新發展階段

當年中國田徑協會選派多位400米優秀運動員

赴美國集訓拉練

“那時我們的運動員跟國外差距很大

10個短間歇的200米跑都跑不下來”

↑中國隊教練譚國衡(左)、王光林(右)

400米跑幾乎全程極限無氧

混合4×400米接力教練譚國衡坦言

確實很難跑

對乳酸閾值要求很高

速度、力量、耐力都不可或缺

“要既有氣又有力,後面才不會降速”

通過引進國外先進訓練理念

和一代代中國教練的創新

加上一批好苗子的刻苦訓練

“二十年磨一劍”

終於迎來了收穫時刻

“我們都是快退休的老教練了

看到這樣的成績都不由自主地高聲吶喊

特別替隊員們高興”

回味起弟子們撞線的時候

王光林依然心潮澎湃

  ↑5月10日,中國隊選手梁寶棠(右二)、李懿卿(左二)、張起寧(左一)和付浩然在賽後慶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譚國衡也對弟子們寄予厚望

“這次來參賽的基本都是

2003年到2006年出生的運動員

他們為國爭光的信念非常堅定

將來肯定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達標世錦賽,甚至奧運會……

我們會繼續拼搏努力!”

夢想就像接力棒

在一代代田徑人手中傳遞

一代代教練員和運動員默默努力

終於用賽場上的表現

書寫了新的歷史

接力棒

在他們手中

未來

在他們腳下

記者:田宇、王浩明、王沁鷗、張悅姍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