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4日電 題: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專家談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記者高萌、李麗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行研究。會議指出,發展體育産業和體育消費是落實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內容。
專家&&,體育消費作為重要的改善型消費,在落實促消費、擴內需戰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體育産業正成為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落實此次會議精神,必將進一步激發體育消費潛力,讓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6月14日,在中超聯賽浙江俱樂部綠城隊對陣上海海港隊的比賽前,球迷在浙江俱樂部官方商店內購物。新華社記者 江漢 攝
體育消費潛力巨大
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發布以來,我國體育産業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十三五”期間的前四年,體育産業增加值複合年均實際增速達到了16.5%,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
近五年來,體育産業總規模年均增速超10%。各地各類體育賽事活動遍地開花,城鄉居民體育消費需求旺盛,出現了如“村超”“蘇超”接續火爆、網球中國季一票難求等新亮點、新現象。
7月26日,貴州“村超”球場拍攝的煙花秀(無人機照片)。當日,貴州榕江舉行主題為“感恩重啟·貴州超力量”的超級星期六活動,球星巴喬、卡洛斯現場助陣,助力“村超”重燃賽事,正式回歸。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王裕雄&&,近年來,眾多重要的現象級消費事件都圍繞體育消費展開。2024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培育體育賽事等新的消費增長點,2025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釋放體育消費潛力,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推動體育消費持續高速增長。
2025年上半年,京東、淘寶、天貓、抖音等四家電商&&體育用品零售額達到2181.6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56.78億元增長17.5%,遠高於2025年上半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速的6.0%。
“數據表明,體育消費潛力巨大。”王裕雄説:“由於在體育消費中,服務消費佔比一直在提升,因此其增速應比體育用品消費更快。”
1月4日,觀眾在第五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現場挑選體育運動服裝。當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暨2024福建省路跑産業博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他認為,可通過供給側創新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例如,加強傳統體育用品製造業領域的轉型升級。可扶持一批“專精特新”製造業企業,加強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在體育用品中的應用,推動體育用品製造業企業向服務業領域拓展延伸,培育一批面向智能化時代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
賽事溢出效應明顯
會議提出豐富體育賽事活動。對此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兆紅認為,從“村超”出圈到“蘇超”火爆,草根體育賽事的活躍是典型案例。
體育賽事活動具有很強的溢出效應和輻射作用。儘管“蘇超”本身門票可能只有十塊錢,但它能拉動交通、住宿、餐飲等諸多相關消費。同時,“蘇超”等廣受百姓歡迎的賽事活動具有振奮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們常説,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蘇超’等賽事與老百姓關聯性強,對提升城市的精氣神有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她説。
6月29日,市民在南通市內一處商場觀看“蘇超”比賽直播。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王裕雄也&&,體育賽事活動和體育産業除其經濟效益外,在鄉村振興、區域發展、提升群眾幸福感等方面也凸顯了獨特的社會效應,而這反過來也會促進居民的消費意願。
他説:“群眾體育以往多被認為是體育事業屬性,更多需要花錢。但‘村超’‘蘇超’等證明了,群眾體育也可以是體育産業的一塊富礦。”
兩人都談到,與群眾賽事相比,職業體育賽事周期長、球迷群體大,更應發揮頭部效應,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王裕雄&&,應加強中超、CBA等聯賽建設,改善俱樂部經營,提升比賽觀賞性,並着力打造主場文化,將球隊與城市精神和球迷群體有效鏈結,增強我國職業體育IP的吸引力。
培育擴大消費群體
對於激發體育消費需求、拓展體育消費場景,王兆紅認為,兩者是互相作用的關係。
大眾體育意識的增強會産生運動技能培訓及産品購買的需求,進而促進體育消費場景的快速拓展並激發需求。
以青少年體育為例,近年來家長觀念的改變和青少年體育的蓬勃發展,有效帶動了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以青少年為主要消費群體的體育培訓業,是目前最為活躍的體育産業賽道之一。
2024年7月15日,在成都一家攀岩館內,一名教練指導孩子們攀岩技巧。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青少年是現在和未來的體育參與者和消費者。”王兆紅説,“青少年體育是釋放體育消費潛力的基礎引擎。”她認為,通過學校體育、課外培訓、青少年賽事活動等多種方式,激發青少年體育興趣,養成終生運動習慣,不僅本身産生體育消費,更關乎體育産業的未來。
一般而言,孩子從事一兩項體育運動,會帶動整個家庭的體育消費直線上升。同時青少年對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的接受度更高,發展青少年體育,不僅能帶動家庭體育消費,也有助於激活體育消費細分領域的增長潛力。
反過來,青少年體育消費需求的持續增長,會吸引更多社會力量進入這一領域,在豐富體育場地建設、開發青少年運動課程和創新服務供給等方面積極作為。
業態融合創新場景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電競、戶外、冰雪等新興的運動項目和消費需求也不斷涌現。借助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冬”風,我國冰雪運動和冰雪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全球最活躍的冰雪消費市場之一。
王兆紅介紹,以2024-2025冰雪季為例,全國滑雪場累計接待客流量達2.56億人次,同比增長13.5%。全國滑雪場內的消費筆數達1.96億筆,同比增長72.53%,消費金額達786.13億元,同比增長12.88%,呈現出巨大增長潛力。冰雪消費市場呈現出消費群體年輕化、消費需求多樣化、消費方式智能化的趨勢,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新疆依託阿爾泰山、天山豐富的冰雪資源優勢,推動冰雪産業集聚發展,致力於打造世界級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設了一批高等級滑雪場,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使冰雪資源逐步轉化為經濟效益。這是游客在新疆溫泉越野滑雪場滑雪。這裡是國家越野滑雪集訓基地(2024年1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朔 攝
談到體育消費場景的創新,王裕雄&&,近來各地重視通過體育賽事助力城市營銷,通過“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將“流量變為消費增量”,通過舊廠房改造和建設體育綜合體,進一步優化體育設施布局,實現了體育業態與商圈經濟、夜經濟等城市經濟形態的深度融合,未來可進一步推動各地文體旅商的融合發展。
他還提到要大力發展金融服務,這也是各類體育經營主體普遍反映的制約體育産業發展的因素之一。要立足體育産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創新性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産品來滿足體育産業發展的金融需求。圍繞體育消費場景,聯合打造一系列“體育+”的主題消費場景、主題營銷活動,充分發揮金融促進體育消費的功能。
此外,“粉絲經濟”也是促進體育消費的重要板塊。王裕雄認為,運動員身上的無形資産分為運動技能和影響力,通過開發無形資産,樹立正向、積極、健康的榜樣也對激發粉絲群體的體育消費需求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