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8月15日電 (記者劉藝淳、吳俊寬、韋驊)“小孩姐”又欺負小孩了——這句帶着寵溺的調侃,16歲的“小飛人”陳妤頡最近常常聽到。在遼寧瀋陽舉辦的首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上,這位習慣在成年組征戰的短跑小將,站在同齡人的賽道,輕鬆包攬女子100米、200米兩金。她謙虛又志存高遠地説:“只是回到自己的年齡組比賽,希望給大家樹立一個追趕的目標,大家互相促進,提升中國女子短跑的整體實力。”
再次回到同齡人組別,陳妤頡在女子100米比賽中跑出11秒29,追平了自己的亞洲少年最好成績;又在200米決賽後半程放慢節奏,不執着於改寫最好成績。對此,“小孩姐”雲淡風輕地説:“江山代有才人出,少年紀錄留給下一代年輕運動員來破吧。”
15日結束首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的征戰,陳妤頡馬上要奔赴北京,參加國家集訓隊的訓練,備戰不久後的東京世錦賽。她小小的身體背起一個龐大的包,包上挂有很多勳章和玩偶。“最喜歡的是亞錦賽組委會發的勳章,這對我意義重大,意味着一步步地走向更大的賽事。”
兩個多月前在韓國舉辦的亞洲錦標賽上,陳妤頡再次讓全國田徑迷們驚艷:她以22秒97刷新個人最好成績並加冕女子200米亞洲冠軍,隨後的女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擔任第一棒,助力中國隊再奪一冠,成就“一日雙金”。不久前在浙江衢州進行的全國錦標賽女子200米決賽中,陳妤頡又以23秒21折桂。
一年多來的不斷突破,陳妤頡才覺得自己能幹好這行,“我不想浪費自己的一點點天賦”。
2024年,陳妤頡入選了國家集訓隊,開始與韋永麗、葛曼棋、梁小靜等名將共同訓練。業餘生活中,她會自學學校的重點知識,也會和國家隊的姐姐交流化粧技巧、在賽前互相編頭髮。在她看來,“先讓心情變好,才能更好地發揮”。
相比於同齡人的青春,陳妤頡的生活可能更為“單調”。她卻説:“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不一樣的,大家都有各自喜歡的事情,而田徑能帶給我快樂。”她坦言偏愛帶彎道的項目,“每個彎道、每次角度都會不一樣,很有挑戰性,很刺激。”
陳妤頡的偶像是同為浙江隊的游泳運動員汪順。她最佩服的是前輩在低谷時不放棄的精神、在訓練中精益求精的態度。如今,陳妤頡已成為不少同年齡段對手的“小偶像”。比賽結束後,小隊員會排隊找她合影、簽名。當被問及她最想呈現的偶像氣質時,這位“追風”姑娘露出招牌笑容:“陽光、明媚、自信!”
陳妤頡將下一個目標放在東京世錦賽,這也是她的第一屆世錦賽,力求發揮出最佳水平。首先要面對的是個人、接力項目兼項的體能分配問題。“畢竟現在還在成長期,先比好單項,再二次調動體能,把最佳狀態發揮出來。同時要相信自己的隊友,練好交接棒。”陳妤頡説。
很難想象,這位大家口中的“小飛人”起初是練網球的。
2008年底,陳妤頡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一個短跑世家。但最初,父母沒有建議她從事田徑運動,而是按照興趣為她報了小學的網球興趣班,放學後訓練一至兩個小時網球。直到五年級,陳妤頡在區級短跑比賽脫穎而出,她的天賦被業內聲譽頗高的教練吳亞存看中,由此開啟了在寧波體育運動學校的走訓生涯,在兼顧學習的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刻苦訓練。在體校試訓短短三個月後,陳妤頡的100米成績就已經達到12秒56,接近一級運動員標準,短跑天賦被迅速兌現。
從網球到田徑,陳妤頡經歷了漫長的“陣痛期”。網球訓練留下的手臂外翻的習慣成了她的“攔路虎”。“很多時候改正,(錯誤動作)又會在不經意間反彈回來,有時候前一天練完,第二天就忘記了,就會很懷疑自己。”陳妤頡説,每到瓶頸期,自己會和父母、教練談心。“我和他們都是平等交流的態度,他們也會充分聽取我的意見,聊一些心態、情緒上的東西。”
訓練中,陳妤頡一點點去調整步頻、手臂擺動幅度、彎道技術……每個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教練團隊針對陳妤頡的個人技術特點、身高、體重等特徵,結合科技設備輔助,制訂針對性更強的訓練計劃,包括力量、體能、心理等各個維度。
在採訪中,陳妤頡金句頻出,也是這些妙語讓人對“體教融合”的效果具體可感。“父母從小告訴我,體育和學習都是成長的一部分,不能偏廢。”在這樣的目標下,陳妤頡讀初二時轉入體校附近的中學,實現“家-體校-學校”的半小時通勤。步入高中後,陳妤頡的課表由學校和體校共同制定:上午完成文化課,下午訓練2小時,晚上回學校上晚自習。“學校會安排老師給我把下午的課程補上去,能補一點是一點。”
學校還會給陳妤頡安排外教,學到的英語知識在她參加國際大賽時派上用場。“我和其他國家的運動員用英語加手語來交流,交了很多朋友。”她也將出國的見聞、趣事分享給這次運動會的朋友們。
在她看來,兼顧學習和訓練並沒有別人想象的那樣辛苦,她説,“其實我和同學沒什麼兩樣,在學校我不是運動員陳妤頡,我是七班學生陳妤頡。”
學生陳妤頡最喜歡上地理課。“在各種比賽中,我們肯定會輾轉到世界不同的國家,‘紙上得來終覺淺’,把地理學好能讓書本上的知識在我的眼前展現出來。”
相比於賽場的“動”,生活中的陳妤頡也有“靜”的一面。她常常拼積木、做手工。“在訓練的過程中肯定都是精神高度緊繃的,通過這些活動能讓身心放鬆下來。”
不過,這個暑假,“小孩姐”有個小煩惱——密集的賽程之外,她要補上欠下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