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 | 誕生首金的徒步定向,為啥像一場“閉卷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08 15:15:00
來源:新華網

成都世運會 | 誕生首金的徒步定向,為啥像一場“閉卷考”?

字體:

  新華社成都8月8日電(記者田光雨、陳地、劉旸)8日,成都世運會首枚金牌在徒步定向男子中距離比賽中誕生,瑞士選手裏卡爾多·蘭坎摘得桂冠。

  8月8日,瑞士選手裏卡爾多·蘭坎(中)、意大利選手弗朗西斯科·馬裏亞尼(左)和加拿大選手賈維斯·韋斯特加德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比賽中,一位位參賽選手穿梭於鄉村田野,手拿“試卷”,若有所思,仿佛在參加一場奔跑中的“考試”。這場被稱為徒步定向的“考試”到底考什麼?

  徒步定向起源於一百多年前瑞典童子軍在森林中進行的“尋寶游戲”,20世紀初逐漸在北歐演變成一項體育運動,並在80年代傳入我國。

  今天的徒步定向運動仍保留着“尋寶”色彩。運動員們憑一張地圖和指北針,在一片廣闊場地按順序尋找“寶藏點”(即“檢查點”),用手中的電子計時卡獲取“寶藏”,最快衝過終點者獲勝。

  8月8日,意大利選手弗朗西斯科·馬裏亞尼在比賽中。最終他獲得第二名。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作為一項跑步賽事,徒步定向沒有賽道,兩個檢查點之間的路線完全由選手自行選擇。比賽中,選手們經常不會選擇最近的直線,而是選最好跑、最省時間的路線,比如繞開難爬的坡、避開難走的灌木叢等。在徒步定向這場考試中,兩點之間的路線選擇就是一道道考題。

  既是考試,試卷保密就尤為重要。徒步定向賽場堪稱本屆世運會最神秘的場地,對運動員和媒體保持封閉至比賽當日才開放。觀眾則需在比賽日到指定地點集合後乘坐組委會車輛前往賽場。而“考卷”——地圖,直到比賽開始才會交到運動員手中。比賽期間選手間隔出發、不能使用通信設備的規定,讓比賽成為一場名副其實的“閉卷考”。

  徒步定向比賽中使用的地圖。

  當日比賽中,來自瑞士的兩位選手包攬男、女冠軍,顯示出瑞士在該項目的強大實力。歐洲定向運動開展時間長,地形地貌適合,在定向普及和競技水平均處於領先地位,某些北歐國家甚至可以達到全民參與的程度。

  8月8日,中國選手劉曉明(右)和唐建達在比賽後。新華社記者 陳誠 攝

  中國隊選手方面,男選手唐建達、劉曉明分列第18、23位,女選手羅琼、郝雙燕分列第17、22位。雖然與歐美選手存在實力差距,但他們頑強拼搏的風采贏得了讚譽。

  開展該項目40多年來,我國參與徒步定向的人數不斷增加,現已建立起全國定向錦標賽、全國青少年定向錦標賽、各省市定向錦標賽等各級賽事體系。這一集趣味性和運動性於一體的項目尤其受到年輕人的歡迎。相關統計顯示,我國定向運動的參與者中,12歲到25歲的人群佔70%,開展定向運動教學、訓練的學校約有580所,超10萬學生參與。

  8月8日,中國選手羅琼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2025年是中國定向運動的突破之年,除了在成都世運會亮相,定向項目還首次進入全運會群眾賽事。由唐建達領銜的廣東隊在今年5月摘得男子定向接力賽冠軍,這也是十五運會群眾賽事首金。

  完成自己在世運會上的首場比賽後,唐建達説:“(跟全運會相比)世運會肯定是不一樣的舞&了,這是向外國運動員展示我們中國定向選手風采的機會,無論輸贏,要讓他們看到,我們在努力,我們在奮鬥。”

【糾錯】 【責任編輯:解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