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觀眾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這是9月16日拍攝的溫縣小麥博物館外景。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小朋友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小朋友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體驗電子互動設備。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參觀者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觀眾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參觀者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觀眾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觀眾在溫縣小麥博物館內參觀展出的農具。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
pagebreak
9月16日,講解員(右二)在溫縣小麥博物館為觀眾介紹展品。
溫縣小麥博物館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縣城西,主館採用開放式倣漢建築風格,館內布展面積約3000平方米,主要採用實物、場景、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聲光電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綜合展示小麥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詮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明和小麥文化。
新華社記者 魯鵬 攝